聪聪1岁半的时候,听说是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的黄金时期,聪聪妈妈于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可是坚持了两周,实在架不住满地的狼藉和不知娃吃没吃饱的猜测深渊,而宣告放弃,进入传统喂食模式。
冬天来了,宝妈的烦恼也来了。担心宝宝在幼儿园活动以后出很多汗会受凉感冒、又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午睡时会感冒,家中老人更是一个劲地给宝宝加衣服,把宝宝裹得是一层又一层。
对于学生来讲,家长的陪伴是很重要的。正确的陪伴方式能够激励他们学习,而错误的陪伴方式可能致使他们厌学。原来陪伴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家长们知道怎样陪伴才能让学生们高效学习吗?
小朋友开开心心地去上幼儿园,却哭哭啼啼地回家,询问得知,是被同班小朋友欺负了。于是,不少年轻的爸妈便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是该教导孩子挨打了就要打回去呢,还是教育孩子以理服人,大度忍让?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近,我和同事去山区采访,看到一个女孩可爱,同事问:“孩子多大了?”父亲答:“我也不太清楚,大约五六岁吧。”再问女孩,女孩说:“我9岁了。”当时我并未注意这位父亲是否尴尬,只是担心,这孩子长大了会怎样。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展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
家长不分年龄、不分个体的“填鸭”式教育只能让事倍功半。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孩子的智力、思维和语言都到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教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全人格、激发孩子学习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为推动和促进全国幼儿个性化智慧教育发展和个性化智慧幼儿园建设,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幼教工作委员会今天在京成立。据悉,该委员会将致力于到2017年发展一万家示范幼儿园,推动家园共育。
6岁的瑶瑶正上幼儿园大班,身高比同龄人都矮,还有点胖。一天,班上的两个小朋友给她取绰号“肥妞”,瑶瑶坐在班里直掉眼泪,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妈妈问清了原因,第二天就去批评了这两个小朋友,原以为再也没人敢嘲笑瑶瑶了。不料,第二天瑶瑶听到男生向她喊“‘肥婆’的女儿‘肥妞’来了!”从事情的结果来看,瑶瑶妈妈的做法适得其反。
“小幼衔接”是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了解到,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纷纷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幼升小升学补习班”,将小学教育“模拟提前”。而这种补习班是否必要,又能否起到作用呢?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