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家校合作不能陷入“作业打卡”的误区

家园共育

2020年10月28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业打卡”成为小学生家长的工作,如今几乎每门功课的任课老师都会要求家长在班级家校微信群里“打卡”。按理说,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是家长的分内事,也是家校合作的一部分,但是,要求家长每天把孩子的作业拍照或拍视频打卡,不仅对家校合作无益,还会加重家长的负担,让家校合作步入误区。

  过多打卡会让家校合作的着力点发生转移。

  家长有监督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的职责。了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与教师互动交流,是家校合作的方式之一。各科作业都要在群里打卡,教师忙于统计家长打卡情况,家长忙于陪孩子写作业、拍照、录视频。为了让孩子有“面子”,家长们绞尽脑汁拍出令人“眼睛一亮”的图片和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家校双方都忙得焦头烂额,谁还有精力思考学生的学习品质及长远发展?

  各科作业都要求打卡是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

  完成一定的家庭作业,本是一件常规的学习活动。受任何工作都要留下痕迹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的影响,部分教师用“超常规”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常规性学习,其结果是家校双方不再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只关注图片及视频拍的美不美,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过多非必要的关注,让正常的学习活动变得非常复杂,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给家长及教师自身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

  各科作业都要求打卡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语文课做手抄报为例。小学生对事物有基于童真童趣的独到见解,其制作的手抄报是稚嫩的、简单的,在成年人看来甚至是有缺陷或存在一定错误的。但是,在作业打卡的要求下,充满童真童趣的手抄报越来越少。为了夺人眼球,很多手抄报都是家长的杰作,一份份高质量的手抄报看似精美,实则与孩子没有多少关系。

  家校双方利用微信等软件就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交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家校合作并非只有“作业”一项内容,将作业打卡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甚至全部,是对家校合作的误读。

        亲贝网小编认为,家园共育本是一件利于孩子发展的事情,但是将孩子教育的任务过多的向家长身上倾斜,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家长有家长的教育任务,老师的教育职责很多都是家长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不认可这样的做法。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之声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