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父子亲情秀《爸爸去哪儿》热播。这个堪称“80后育子样本”的节目让网络上关于亲情和爸爸的话题不断发酵。有网友感叹:“做了10年爸爸了,好像今天才懂得,儿子是这么需要我,儿子到底在想什么。”
有些孩子一送到幼儿园,就大哭大闹起来,父母怎么哄也不管用,使父母感到没办法。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欠妥引起的。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高高兴兴地引导孩子入园呢?
孩子要进托儿所、幼儿园了,对孩子来说,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在母亲身边总有一种依恋和安全感,现在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离开熟悉的亲人,面对阿姨和老师,心中感到害怕。
每个宝宝在童年时都会表现出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例如唱歌、跳舞、绘画、演奏、体育等,很多家长也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那宝宝究竟多大开始学习才艺,如何选择呢?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这是最近流行的“当妈新标准”,直接将“临行密密缝”传统妈妈形象升级成“十八般武艺精通”的超级辣妈。
孩子到底是提早上学,还是错后上学好呢?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孩子并非入学越早越好,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和“入学成熟水平”。建议家长分析一下孩子的综合条件。再做决定。
“考试虫”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这也曾经跟随过我们成人的童年,可以说是我们的梦魇。前不久,有位妈妈就跟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活泼孩子变“考试虫”的案例:她的女儿最近每天放学回到家,无论做什么总是无精打采的,也不太爱说话。
不知道妈咪们知不知道,在3岁前,宝宝已具有了一定的艺术能力,随着年龄增大,宝宝对颜色的认知与表现能力会越来越突出。那爸爸妈妈们知道怎么样去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挖掘”孩子艺术潜能的5个小方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