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这方面研究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有想法,才会有行动。对于纯真的孩子来说,之所以爱画,是因为他们想借着画、借着笔,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内心感受。对于父母来说,如果掌握一些关于画的知识的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围棋作为高雅的脑体操运动,不仅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要下好围棋,心要静,气要定。孩子在学棋后,浮躁的心归于质朴,养成了沉着冷静的性情。因此,学围棋对于提高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很有帮助。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有些孩子起初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哭闹;有些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头痛、尿频等生理上的不适现象……面对孩子的这些分离焦虑症状,教师以下几点不宜做。
常言“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其实,作为一个幼儿园,保教质量又何尝不是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呢?现在的幼儿,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和全部希望,如果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差,家长不满意,不放心,他们怎么会把孩子送到这个幼儿园呢?
老师鼓励小朋友拍球测试,有一个小女孩刚拍了两下,球跑了,她马上气得撅嘴不拍了。其他小朋友帮她把球拣过来,她还是不拍,老师劝她也不行。老师说这孩子平常就是这样,总是跟自己过不去,稍微有点不顺心就气结,不愿意把事情坚持到底。
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
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挖掘孩子身上的才艺潜能,努力将孩子培养成为艺术儿童。关心宝宝的潜能发展,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如果父母不适当地对待宝宝的艺术潜能,就有可能把它扼杀在摇篮中。以下是培养宝宝艺术潜能时需要父母注意的:
培养孩子的艺术性,就一定要选对教育内容。不适宜孩子的歌曲会对孩子生理与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在才艺培养的路上父母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父母如何解决孩子唱音不准的问题?
在儿童3-6岁时期,是孩子心理发育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大,只要大人善加引导,让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即可。如果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心理的发展,过了这个时期就不容易改变了。
素质教育是我国一直强调的教育内容,必须从儿时抓起。从小对宝宝进行素质教育,可以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行为,对于宝宝的发展,有利而无害。广州妈妈网网友CHOCO的发帖,为大家分享了她的经历。
许多父母可能碰到一以下情况: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很活泼,可是一出门就变得羞涩、不愿跟人打招呼;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玩具;孩子与别人玩耍发生矛盾等等。以上的状况都是孩子缺乏社会交往的表现,怎样让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呢?下面为你介绍了几种方法。
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立足、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所成就、其重要的并非是让孩子在才艺上与他人进行比拼,而是在“习惯”上的培养。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著名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蒙台梭利也提出,3个月到1岁半的婴儿对语言非常敏感,儿童口语的学习能力在2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为此幼儿园和家庭要重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
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幼儿发展的三大环境。幼儿园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家庭的环境、邻里以及周围社区环境也不可忽视。幼儿的成长、长辈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邻里和社区居民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都会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家、园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共育幼儿。
幼儿刚刚入园,尤其是1岁到三岁幼儿认生敏感,由家庭环境、熟悉的亲人到陌生的幼儿园和不熟悉的教师,幼儿会产生亲子分离焦虑,这种焦虑给孩子带来很重的不安全感,往往通过哭闹、发脾气等消极方式表达出来或达到不来园的目的。
每年入园第一天,新生班的场面可用哭声震天形容。孩子初入幼儿园感到恐惧很正常。有孩子用不吃饭、不睡觉来“抗议”,有的甚至做梦也念叨“要回家”。一些家长于心不忍,第二天就帮孩子请病假,后来就变成隔三差五请假,结果别的孩子已适应幼儿园生活,他的孩子还哭闹。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