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性子急,一不顺心就哭闹?3个步骤帮孩子学会耐心等待

素质教育

2025年05月14日

  "妈妈,我现在就要!""为什么还不轮到我?"……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刻得到,否则就大哭大闹、摔东西,甚至躺在地上打滚。这种急性子不仅让家长头疼,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那么,面对性子急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第一步: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急

  孩子性子急、容易哭闹,并不是"不听话"或"故意找茬",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科学研究表明,控制情绪和延迟满足的能力主要靠大脑前额叶皮层,而这个区域要到20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孩子"等不了"其实是正常现象。

  此外,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孩子习惯了"即时满足"——想看的动画片一点就播,想吃的零食随时能买。这种环境让孩子更难学会等待。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自然会认为"我的需求必须立刻被满足"。

  第二步:用对方法,帮孩子学会等待

  1. 提前约定规则,减少突发冲突

  很多哭闹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要等多久。家长可以提前说明:"我们要排队10分钟才能玩滑梯,你可以数到600下。"或者用可视化工具,比如沙漏、计时器,让孩子直观看到时间流逝。当孩子知道等待有终点时,会更容易接受。

  2.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哭闹

  性子急的孩子常常直接用行动(哭、抢)表达情绪。家长可以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你是不是因为没搭好积木很着急?你可以说'妈妈,我需要帮助',而不是扔玩具。"当孩子尝试用语言表达时,及时给予表扬。

  3. 从短时间等待开始练习

  如果孩子完全不能等,可以从"等10秒钟"开始训练。比如:"妈妈知道你想吃饼干,等我数到10就拿给你。"成功后逐渐延长时间。注意要在孩子平静时练习,而不是在他已经崩溃的时候。

  4. 用游戏培养耐心

  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需要等待的角色(如医生叫号、排队结账)

  轮流游戏:"我们轮流搭积木,你搭一块,我搭一块"

  种植观察:种一盆绿豆,每天观察变化,让孩子体会"等待会有收获"

  第三步:家长做好榜样,避免火上浇油

  孩子的行为往往是家长的镜子。如果父母平时也经常表现出不耐烦(比如等红灯时不停抱怨、遇事就发脾气),孩子自然会模仿。家长可以这样做:

  ✅自己遇到挫折时,用语言描述情绪:"这个瓶子打不开,我好着急,但我可以深呼吸再试一次"

  ✅不要在孩子哭闹时妥协,否则他会认为"哭闹有用"

  ✅避免说'别哭了',而是共情:"没拿到想要的玩具确实很难过,妈妈抱抱"

  特殊情况处理:当孩子已经情绪崩溃时

  如果孩子已经大哭大闹,讲道理是没用的。这时可以:

  1、确保安全:移开危险物品,防止孩子伤到自己

  2、保持冷静:用平稳的声音说"我知道你很生气"

  3、提供安静空间:"你需要冷静一下,我在这里陪你"

  等情绪平复后复盘:"刚才为什么生气?下次可以怎么做?"

  长期来看:培养成长型思维

  性子急的孩子往往害怕失败。家长可以多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

  "这座积木塔倒了没关系,我们知道了怎样搭更稳"

  "这次没跑第一名,但你比上次进步了!"

  帮助孩子明白:目标不是必须立刻达到,努力和等待本身就是成长。

  总结

  改变急性子不是一两天的事,但通过理解原因+循序渐进的训练+家长榜样作用,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学会管理情绪。关键是要保持耐心——毕竟,教孩子耐心的前提,是我们自己先要耐心。

+1

来源:网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