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小学打好规矩基础,初中才能独立自觉

家园共育

2025年08月20日

  让孩子在初中能独立学习、自觉管理自己,这是很多家长的愿望。但这个能力不是到了初中自然就有的,需要在小学阶段,通过树立规矩来提前培养。亲贝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父母。

  小学时期的孩子比较听家长的话,这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在这里说树立规矩,不是为了管住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管自己。最后的目标,是让家长的管理变成孩子的自我管理。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重点立好哪些规矩呢?

  第一,关于时间的规矩。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比如,放学回家后,先休息十分钟,然后就要开始写作业。作业没写完,不能去看电视或玩平板。周末可以放松,但也要规定好每天大概的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这个规矩能帮孩子形成节奏感,上了初中科目变多,他才不会手忙脚乱。

  第二,关于责任的规矩。

  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是他自己的事,必须自己负责。比如,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第二天上课要带什么书本自己准备。还可以给他分配一点简单的家务,比如倒垃圾、收拾自己的书桌。习惯了承担这些小责任,以后他才会把自己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而不是为父母学。

  第三,关于学习的规矩。

  重点不在于他考多少分,而在于养成好的学习过程。要立下规矩:写字要工整、做题后要自己检查一遍、遇到不会的先自己想办法查书或思考,而不是直接问大人。每天读完书后,要自己把书本放回原位。这些小事能培养孩子细心和独立的习惯。

  第四,关于情绪的规矩。

  要教孩子怎么正确说话。比如,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说“我生气了”,但不能乱发脾气、摔东西。要让他知道,有什么想法可以好好说出来,爸爸妈妈会听。这个规矩能让孩子学会沟通,到了青春期,他才更愿意跟你交流,而不是把自己关起来。

  立规矩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几点:

  说话要算数。 定了规矩就要坚持,不能今天执行,明天心软就算了。孩子会觉得规矩不重要。

  全家人的态度要一致。 不能妈妈要求严,爸爸却偷偷放松,这样孩子会不知道听谁的。

  多讲道理,少发脾气。 孩子做不到时,耐心告诉他为什么要有这个规矩,而不是直接骂他。比如告诉他:“自己整理书包,明天上学才不会忘带东西呀。”

  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要求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就不能总是捧着手机看。

  在小学阶段把这些规矩慢慢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就像给他的内心装了一个“小闹钟”和“管理员”。这样,当他进入初中,开始渴望独立时,他拥有的不是放纵,而是管理自己时间和学习的能力。这才是真正能让他受益一生的礼物。

+1

来源:亲贝网 作者:亲贝小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