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如何读懂宝宝发出的“饥饿信号”?新手爸妈必看指南

新生儿

2025年08月20日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迎接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之余,识别宝宝的需求成为每个新手父母的首要课题。在宝宝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的阶段,哭声常常让爸妈们手足无措。其实,宝宝的饥饿表现有其规律可循,只要用心观察,您就能成为读懂宝宝需求的专家。

  早期饥饿信号:宝宝最初的暗示

  宝宝饥饿时并不会立即放声大哭,而是会先发出一系列微妙的信号。这些早期表现包括:嘴巴做出吸吮动作、小脑袋左右转动、伸出小舌头或舔嘴唇。特别有趣的是,当您用手指轻轻触碰宝宝的脸颊时,他会自然地转向手指方向,这被称为“觅食反射”,是宝宝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这个阶段的宝宝通常还很安静,是喂养的最佳时机。

  中期饥饿信号:宝宝开始躁动不安

  如果早期信号被忽略,宝宝会进入中期饥饿阶段。这时的表现更为明显:身体开始扭动不安、小手往嘴里塞、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呼吸变得急促。您可能会注意到宝宝的眼睛在眼皮下快速转动,即使他看起来像是在睡觉。这些信号表明宝宝已经饿了,需要及时响应。

  晚期饥饿信号:哭闹是最后的呼唤

  当宝宝开始大声哭闹、脸色发红、身体剧烈扭动时,这已经是他发出的最后通牒。此时的哭声通常响亮而有节奏,伴随着身体的大幅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哭闹虽然是饥饿的明显表现,但也是宝宝所有不适的共同表达方式。到达这个阶段才喂食,宝宝可能会因为太过焦急而吞咽过多空气,导致后续吐奶或肠胀气。

  避免过度喂养:辨别真假饥饿信号

  并非所有吸吮动作都代表饥饿。宝宝需要吸吮来获得安慰,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刚喂完不久,宝宝仍然会寻找乳头或奶嘴。区分真正饥饿与寻求安慰的关键在于观察整体表现:真正饥饿的宝宝会持续表现出饥饿信号直到被喂食,而只是需要安慰的宝宝通常吸吮几下就会安静下来。同时要注意,宝宝哭闹不一定都是因为饥饿,也可能是尿布湿了、太冷或太热、需要打嗝,或者只是想要拥抱和安抚。

  建立喂养节奏:规律比时钟更可靠

  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个体,喂养不应该严格按钟点进行。最初几周,宝宝可能每2-3小时就需要进食一次。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按需喂养”,响应宝宝的饥饿信号,同时记录每天的喂养时间和时长,逐步发现宝宝的自然规律。随着宝宝成长,喂养间隔会逐渐拉长,形成更有预测性的模式。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需要关注

  虽然大多数饥饿信号都是正常表现,但某些情况值得父母关注:如果宝宝异常嗜睡难以唤醒吃奶、每次吃奶时间过长(超过45分钟)、体重增长不理想、每天尿湿的尿布少于6块,这些可能是喂养不足的表现。相反,如果宝宝频繁吐奶、大便异常、拒绝进食,则可能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

  读懂宝宝的语言需要时间和耐心,每个父母都会经历从迷茫到自信的过程。相信您的直觉,放松心情,很快您就能轻松识别宝宝的饥饿信号,享受亲子间的默契与亲密。记住,您是最了解自己宝宝的人,这种亲子间的深刻连接,是任何育儿指南都无法替代的宝贵体验。

+1

来源:网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