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教育减负减什么 坚持教育改革创新

素质教育

2017年03月10日

前一段时间,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三点半之后如何托管,曾经引起社会关注。这个话题再次进入全国“两会”会场说明,这确实是很多年轻父母的痛点。如果,我们搞教育减负,实际效果却是刘吉臻委员讲的,“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恐怕也有违教育改革的初衷。

QQ图片20170310141741

众所周知,很多小学、幼儿园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家长们还没下班就得去接孩子。一些年轻的父母一到下午三四点就坐不住了,因为满脑子想的都是接孩子放学这件事。一些幸运的家庭,有老人帮忙接送孩子,年轻父母的压力就会小很多。然而,多数家庭只能靠夫妻二人自己接孩子放学,一方面是工作的压力,一方面是孩子年幼,必须有人接送,一些家长无奈将孩子送到接送站,接送站里的开销无形中又增加了家长们的生活压力。学校轻松了,社会赚钱了,但是苦了的是家长们。

关于学生“减负”可谓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减负,顾名思义,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看着孩子们沉重的书包、堆山满垛的作业,不免让我们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充满焦虑。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增强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

然而,教育减负并不意味着“减掉”学校的部分责任。关于三点半放学的学生接管问题,笔者认为,这需要寻得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有利平衡点。一方面,减轻家长们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在孩子素质教育上再增加一点力量。之所以三点半放学,是为了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着想。试想,如果再增加一节动手动脑、娱乐身心的课程,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岂不是起到更好地帮助作用。学校应负责任的多担起素质教育的担子,家长们则应付出合理的支出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政府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学校开绿灯,通过监管和扶持,将学校打造成素质教育的摇篮,既能实现学校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让孩子和家长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不管是曾经热播的《小别离》,还是《虎妈猫爸》,这些都是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真实写照。不管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这似乎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战斗,而是家长们的战场。这一切的一切,都呼唤着教育的改革、呼唤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而关键的一点,还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廊里,国家的顶层设计必将趋于完善,素质教育必然不是问题。

(原标题:“教育减负”别违背素质教育初衷)

+1

来源: 作者:高晓燕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