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教育孩子 不要把自己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素质教育

2015年08月04日

318758-130FPQ64176

教育孩子 不要把自己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亲贝网qinbei.com配图)

“别叫孩子圆你的梦”是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写的,她针对当前家长在孩子教养问题上的焦虑和迷惘,做了总结性的论述。

恨铁不成钢?

有位妈妈把孩子打得遍体鳞伤,警察来到时她振振有词地说,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才会把孩子打成这个样子。我看到这则新闻非常恐惧,这个观念很错,孩子一定要先是铁,打了才会成钢,如果根本不是铁,打死了也不会成钢。父母不能不论孩子本质是什麽,就一味要求他和别人一样,更不能因孩子的表现不如自己预期而去痛打孩子。

●“打”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失去自尊后就没有了自省的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三国时代心理学家刘劭早就提出“人才发展”的理论,可惜后代没有人继续研究和推广,在功利主义逐渐形成之后,多数家长都以主观要求来教育孩子,于是有“恨铁不成钢”的信念,虽然有少数成功的例子,但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绝对是毁灭性的。

时候未到,要求太多就变成压力

孩子开窍的早晚有基因上的关系,如果父母小时候就是学习比较慢,那么现在孩子学得慢可能是他成熟得晚的关系,不是他的错。成熟晚并不代表笨,只表示时候未到,当他成熟后可以和别人做得一样好。

“成熟”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是“水到渠成”,时间到了、发育好了,孩子自然会做,在成熟之前要求他是强人所难,任何事情超越孩子的能力就是压力。太多的压力孩子会恐惧而逃避,学习的效果反而不好。每个人大脑成熟的时间和快慢是不一样的,很多大器是晚成的。同卵双胞胎的大脑造影图片也显示虽然来自同一个家庭,但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时,大脑活化的区域仍然不同,因为他们后天的经验不同。因此,父母不能拿孩子跟别人比,他的基因跟别人不同,后天的环境也不同,这样比不公平。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该鼓励他,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非常好的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自己的孩子。

他们透过你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不能给他们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他们身体的住屋,却不能替他们的灵魂找房子,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像他们一样,但是千万不要使他们像你一样,

因为生命是无法逆转的,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搁。

任何事情不论多微小,只要超过孩子的能力就是压力,过长、过大的压力会杀死海马迴的细胞,使孩子的记忆衰退。不要叫孩子圆你的梦,因为那是你的,不是他的,更不要常说“你让我很失望”,这种话只会使孩子放弃自己。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当一隻狗怎么做都不能改变环境时,牠会放弃尝试,到后来环境改变了,它有机会可以翻身时,它也不会去做,因为它已经习惯它的悲惨了。

● 孩子不笨,但父母经常骂他笨,不满意他所做的事。这种判断式的信息一再传达,孩子最初是不服、抵触,但久了也就失去自信,承认自己的笨、无能、无用、连一点儿小事也做不好……,到这步田地,父母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

● “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话不只是劝告人们别给自己召来不必要的压力,也是在警告家长:每个孩子不只有先天气质的不同,也有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造成的差异。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是“与众不同的”。他必须做他自己,不必和别人比,也不必和父母比。

别轻言失望而让孩子放弃自己

“先前的经验会决定后来的行为”,这是我们最害怕的地方。现在小学生学习了一天晚上还要上补习班,家长的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如果我们百分之七十五的小三、小四学生放学后不是回家,而是去补习班,就难怪最近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五个有一个曾经想过自杀。纪伯伦的话是对的,孩子透过我们来到人间,但是他们不是我们的化身,不要因昨日我们的观念去限制明日他的发展。

● 学习,只有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情绪稳定下才能产生效果。这些年来教育界大喊减负,事实上减负了吗?孩子本来不必有的负担,是谁给的?学校、教师、家长,扪心自问,谁真正在给孩子减负?还是在加负?“不要因昨日我们的观念去限制明日他的发展”这句话,真诚地希望家长们将它作为“座右铭”。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