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育基本法》中指出,教育目的在于全面发展个性,培养热爱真理、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劳动、富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到21世纪,这一素质教育目标逐渐演生出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内容——“心的教育”,即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培养心胸宽广、体魄强健、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使之具有自由、自律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精神。
日本的素质教育赢在哪儿(亲贝网qinbei.com配图)
1.道德素质教育
当代日本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伦理思想学者高桥指出:道德教育应从修身开始,继而对集体、社会、国家尽义务,再推之为国际事务做贡献。日本学前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和绘画六个方面;日本小学教育目标是“注重身心健康和安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事诚实,生活愉快,崇尚美的事物”;中学生培养目标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热爱真理,追求真实,严肃对待现实”。
2.社会公德教育
日本的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1977 年教育大纲规定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自由, 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相互信赖,友好帮助,爱护公物,遵守道德等,初中道德教育内容为要区别公与私,重视公共福利,加强与社会合作的意识,理解法律精神及权利义务的意义,加强社会纪律,加强温暖地爱别人的精神等。从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来看,日本十分注重社会公德教育且成效显著。
3.职业道德教育
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代日本经济取得惊人成就不容置疑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丰富的职业道德与其相匹配。反映在现实中,当代日本非常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如职业态度上讲究为实现目标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职业责任方面要求树立责任感,培养自律精神,职业技能体现劳动者技艺精通和时间锤炼;职业荣誉教育通过对社会和集体的归属感而实现等等。
与上面的教育体系相对应,日本道德教育方法也有三个特点:一是终身教育法。在日本,国民个体道德教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详尽的相关目标要求和措施指导道德实践,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二是挫折教育法。当代日本的教育非常注重挫折教育的方法,如在冬天日本许多幼儿园仍让孩子们穿露膝的短裙、短裤等。三是直接体验法。为了使活动制度化,日本政府把道德、社会科和家庭科进行的志愿者活动纳入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在学习指导要领的总则中就有“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条款,要求学校进一步开展志愿者活动。
显然,“心的教育”并不是把学生关在课堂进行,而是注重接触社会和自然,有着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内容,并且注重与社区结合,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