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

观察

2011年03月24日

3月7日,合肥市贝乐国际花都幼儿园的部分学生家长到幼儿园里联系课程调整的事情时,无意中发现学校食堂外有一堆变了质的食品。此事立即在学生家长中引起轩然大波。部分家长们认为那些霉变的食品是提供给学生们食用的,并因此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担忧。

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在事件发生后迅速成立问题调查组,甚至“非常规”地采用政府相关部门“接管”被传出问题的幼儿园等手段,而且,园方相关负责人 也出面解释霉变食品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处理造成的,有关负责人甚至通过视频对此事进行了道歉。不过,所有这些举措在幼儿园里的部分家长们看来,仍然远 未能够消除他们对幼儿园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一些家长质疑:政府相关部门和园方如何保证幼儿园的食品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入园幼儿一旦出现健康状况的变化,园方是否担责并且责任如何认定?

家长“无意中”发现霉变食品

引发轩然大波的幼儿园是由当地颇有影响的一家民办幼教集团所办的数所连锁幼儿园之一。

据当地一家电视媒体报道,3月7日早晨,幼儿园部分学生家长进入园中与老师咨询课程调整的事情,却无意中发现刚刚送进园内的蔬菜水果不够新鲜,“马铃薯有的已经发芽,西红柿、萝卜也有发烂的,最严重的是桔子,外面看着是完好的,里面已经发霉了。”

幼儿园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他们每周购买一次蔬菜,每次都由厨房的炊事员验收,不合格的会退回去。不过出事当天,送菜的伙计没有马上带走那些霉变的食物。幼儿园的经营者认为“幼儿园的蔬菜每天都是合格的,当天出现的问题只是个意外。”

可是家长们并不认同幼儿园方面的说法,他们认为这些霉变水果正是给孩子们准备的食物。一名家长气愤地说:“看到这样的桔子谁不寒心,幼儿园怎么能给孩子吃这样的水果?”

带着同样的疑惑和愤慨,不少幼儿家长来到幼儿园里欲讨个“说法”。在幼儿园里,学生家长和园方管理者各执一词。尽管园方管理人员坚称幼儿园的食 品是安全的,此次事件仅仅是“一次意外”,不过家长们不仅不相信园方的解释,甚至因为认为园方缺乏“诚意”而对管理者非常不满。由于担心孩子的健康状况, 同时也为了“验证”园方说法的正确性,一些学生家长开始陆续带着孩子来到医院进行体检。

与此同时,网上的议论开始“发酵”。有学生家长迅速建立一个QQ群,专门讨论此事。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家市民网络论坛上,网民们将此次事件定名 为“××门”,而与此事有关的帖子更是布满了论坛的首页。一些“措辞激烈”的表述也出现在论坛的“跟帖”中,甚至连幼儿园主办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在论坛上被 网民“人肉”。

 

区教体局“接管”出事幼儿园

就在学生家长与幼儿园管理人员发生纠纷当天,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开始介入。据宣传部门提供的一份公开材料称,“纠纷发生后,(合肥)市、(蜀山) 区两级政府高度关注,相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处置。食品卫生监管人员对食品和蔬菜进行了抽样检查,区教育局现场调查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二天上午十点,蜀山区召开政府有关部门、园方、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沟通协调会,责成园方端正态度、坦诚沟通,向学生家长公开赔礼道歉;按学生 家长的意愿,对学生组织进行体检。同时,卫生、教育部门派驻工作组到幼儿园,就存在的相关问题限期整改。当天晚上,市区领导与学生家长代表再次座谈沟通, 并研究制定了幼儿园食品质量问题具体处理方案。

3月9日早晨7点,由合肥市蜀山区卫生、教育、物价、荷叶地街道等单位和部分幼教专家组成的食品质量问题处置联合工作组进驻幼儿园,对幼儿园食品卫生等问题展开全面调查。

在进驻幼儿园的当天,“工作组”即对外公布了调查处理情况。包括幼儿园日常管理调查组、食品卫生调查组、收费管理调查组、后勤保障组以及家长接 待组在内的五个工作小组对幼儿园的食品卫生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在公布调查内容的同时,“工作组”就幼儿体检、退学等相关问题也作出了明确的说明。

3月12日,蜀山区更是宣布了一个“非常规”的决定:区教体局接管出事的幼儿园。据区政府的一份公开材料称,12日上午9点,接管工作组成员及 幼儿园新任领导班子成员到达幼儿园现场,与幼儿园进行对接。财务保障组、物品接管组开始清点资产和设备,幼儿园功能室、公共区域已清点完毕。教体局同时封 存了学校原有财务台账,建立了新的台账体系。教师调配安置组召集了区内省市级一类园园长会议,决定从每所幼儿园抽调一名教师到出事的幼儿园工作。

 

犹豫和疑虑仍然未能消除

对于这样一起尚未定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尽管有了这些“非常规”举措,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家长们仍然感觉很不满意。

3月14日上午,事情发生一周后,记者在这家幼儿园门前看到,虽然不是正常接送孩子放学的时间,但是幼儿园的门前仍然聚集着几十名学生家长。他 们从铁栅栏做成的幼儿园围墙外面,密切注视着正在幼儿园里上课的孩子们。家长们在一起不时地谈论着,其中心议题仍然是此次的食品安全。他们互相打探问题的 调查进展情况,并且纠结于“留守”还是“转学”的苦恼中。

一位李姓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从幼儿园传出问题的那天开始,她就不断地看到有学生家长带着孩子以及孩子在学校里的洗漱用品从幼儿园里走出来,“每 天大概都有十几个”。一位王姓家长则告诉记者,她家的孩子现在有“心理阴影”。她的孩子今年5岁,正上中B班。孩子听到幼儿园里的食品安全传闻后,不敢来 上学了。

不过,最让孩子家长担心的是,部分幼儿在体检时被检查出“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甚至有个别幼儿因为症状严重而住院。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孩子们出现“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症状肯定与幼儿园的食品卫生有一定的关系。

记者随后采访了合肥市部分医院的儿科专家。大部分专家均表示“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儿童中比较多见,如果没有其他临床症状,不需要做临床处 理。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引起“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医院的检查手段无法证实幼儿园食品与症状之间的必然 联系。此外,“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收集学生家长递交的体检单,之后将会邀请省级以上专家对体检单进行系统分析,“一切要等结果出来以 后再说”。

3月18日,记者与之前采访过的一位吴姓家长电话联系。吴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有部分转学的学生又转回来,但是她仍然在犹豫当中。“即便体检状况 与幼儿园的食品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经历过此次事件后,我们一时还难以对幼儿园里的食品表示绝对放心。”吴女士并且认为,最烦恼的是,出现这样的食品安全问 题后,他们不知道该相信谁。

 

记者手记

信息公开才能诠释真相

幼儿园传出食品安全问题一周后,在幼儿园门前与数位家长交谈,当透露记者身份后,家长们首先质问:你们为什么到现在才来?

有几名学生家长直接质疑记者的身份。当笔者出示证件后,一位家长仍然非常怀疑:现在造假证的这么多,想办个记者证还不简单?

笔者进一步解释,记者的信息可以在中国记者网上查询。一名学生家长在记录下笔者记者证上的详细信息后,最后才表示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

家长对记者的身份怀疑如此,对政府公布的信息予以怀疑更甚。

采访中,很多家长都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激动。笔者总结家长的观点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幼儿园在长期故意购买霉变食品;二是认为幼儿体检结果中出现的“腹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后果很严重,且原因一定是幼儿园的霉变食品造成的;三是认为幼儿园管理者与政府都在隐瞒真相。

作为一名幼儿家长,笔者认同家长作出以上三个判断时其逻辑推理的合理性。不过作为一名记者,寻求真相依靠的是采访得来的信息。虽然截至发稿时笔者仍然不能证实或证伪家长们的三个判断,但是笔者完全理解家长出现各种疑虑的必然。

在一个没有权威的、公开的信息的前提下,任何诠释真相的企图都会苍白无力,而谣言正好可以乘虚而入。日本地震,中国人抢盐就是例证。

不可否认,当前公民的安全心理很脆弱,但并未失去判断真相的底线认知能力。就这一次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而言,笔者认为,如果幼儿园管理方能够表现更多一份诚意,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更多公开一些细节,卫生部门更多一些医疗解释,或许,疑虑早已烟消云散。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