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年轻父母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全程照顾孩子,这促使许多(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日常照料。然而,有不少家长认为“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和经验已经过时,并担心他们会溺爱孩子。此外,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人们常常下意识地归因于祖辈育儿。
所有家庭中的祖辈育儿都存在问题吗?祖辈育儿真的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吗?祖辈和年轻父辈之间该如何沟通协作、携手共育?近日,一项发表于《家庭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的研究发现,祖辈育儿存在多种不同的模式,且并非像大众刻板印象中那样质量堪忧。如果祖辈在孩子的养育上能够积极参与并且参与质量较高,孩子的社会性情绪发展会表现得更好,这体现在孩子的社交能力更好,并且问题行为更少。
该研究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任丽欣博士的研究团队开展,通过调查山东省428个有学前儿童的家庭,发现了四类不同的祖辈育儿参与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下的祖辈参与和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发展之间的关联,并提供了改善祖辈育儿质量、促进祖辈和父辈形成和谐共育关系的建议。
祖辈参与育儿的不同模式
这项研究根据祖辈参与育儿的程度和质量将所调研的家庭分为四类,包括高参与度且高质量组、高参与度但质量较差组、中参与度且中等质量组、低参与度且质量平平组。
祖辈育儿参与的四个类别(改编自论文中的图1)
在高参与度且高质量组的家庭中,祖辈积极主动地参与照料,给予孩子关爱,同时与孩子的父母(即父辈)形成了互相信赖的共育关系。
任丽欣博士介绍道:“相较于后三组家庭的幼儿,这一组的幼儿表现出较高的社交技能,且问题行为较少。“在中参与度且中等质量组的家庭中,祖辈的参与度和质量都处于中等水平。 这一组在研究样本中占比约三分之一,反映了现今许多家庭的情况。
“在高参与度但质量较差组的家庭中,尽管祖辈的参与度高,但与父辈在合作育儿中的一致性、亲密度和劳动分工上表现一般,同时冲突、破坏性的行为最多,父辈也较少认可祖辈。比如他们会挑剔、指责彼此的育儿方式,在孩子面前争吵,争夺孩子的喜爱,这些情况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这一组家庭中孩子的问题行为显著多于高参与度且高质量组以及中参与度且中等质量组。”
在低参与度且质量平平组的家庭中,祖辈参与度最低,且与父辈之间的共育关系也一般。“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老人没有太多的时间或机会与孩子一起生活和互动,导致他们和孩子的父母之间没有契机建立起高质量的共育关系,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也有限。”
建立和谐的父辈-祖辈共育关系
“当我们谈论 ‘祖辈育儿参与’这个概念时, ‘质’和 ‘量’都要考虑,既要看祖辈参与照料孙辈的程度,也要看参与的质量。我们发现, ‘质’比 ‘量’更重要,并且 ‘质’的内核是两代家长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共育关系。”
任博士谈道:“在共育关系中,父辈和祖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协作是至关重要的。祖辈应该在已具备丰富的育儿经验的情况下,积极理解和配合年轻家长所推崇的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父辈需要积极地与祖辈沟通,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期望,而不能以‘科学育儿’之名指责祖辈的育儿方式。父辈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祖辈的育儿实践,在孩子面前避免与祖辈发生冲突或表达关于祖辈的负面言语,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在育儿中,老一辈的 ‘经验’与现代父母推崇的 ‘科学’之间其实并没有绝对好坏,我们需要正视祖辈育儿的污名化问题,发挥祖辈育儿在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父母和(外)祖父母可以根据自身家庭的情况,共同制定育儿计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任博士表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金晓艳 石露芸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