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修订小学教材错误,咋就这么难?

观察

2011年02月24日

2007年,河南语文老师彭帮怀曾指出,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至六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68处标点符号错误,并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函。然而,新学期开始,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2011年修订版已经上市,彭帮怀又发现了43处错误,有些还是他几年前就指出过的。(2月24日东方今报:《河南教师指出小学教材68处错误 获教育部回函》)

教材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载体。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青少年对母语的热爱,培养他们准确表达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书面语言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在文字表达、标点符号使用上,应该务求严谨、规范,不能有半点差池; 否则,就可能闹出笑话,乃至误人子弟。

然而,谁会料到,以往口碑还算不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竟会出现把钉耙的“耙”(pa)注音为“ba”,将“……”与“等等”并用之类低级错误。而且,在几年前媒体对此作过批评报道之后,这家出版社居然一如既往,又“修订”出数十处明显错误来,有的甚至还是人家早就代为“校正”过的。

修订小学教材错误咋就这么难呢?深究其因,大体有三:

一是,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至今仍然处于某种区域性垄断状态。就全国范围而言,虽说打破了人教版的一统天下,但本省出版社通过“行政公关”,将当地中小学某几科的教材揽入怀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既然,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教材质量也就很难保证。一旦教材被外省市学校采用,露馅只是迟早的事。

二是,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各地出版社目前大多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而新组建的出版或传媒集团几乎都在暗中较劲,只看如何包装上市,怎样才能尽快圈钱。不少出版单位为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让一些爱岗敬业、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提前“内退”,或干脆离岗“包养”。结果,在教材编写、文字把关方面陷入了青黄不接的业务窘境。

三是,传统出版行业面临数字化读物的严峻挑战,相当数量的纸质出版单位不知所措。在对大势把握不确的境况下,只得盲目跟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匆忙进行所谓“业态转型”,以致将教材出版当作旱涝保收的“副业”在做。如此,连标点符号都一再弄错,自然不足为怪。

确保教材质量,是一件关涉中小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母语的大事。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给生字正确注音,怎样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比争论是否要将鲁迅、朱自清逐出教材,实际上更为重要!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