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应该像这样以尊重、引导、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幼小心灵的任何创新和尝试。这种发自内心地表达欣赏和爱,对孩子的自信和成长非常重要。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捧场的父母,能看见孩子的问题,也能看见孩子努力和挣扎。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李康教授在《小朋友是怎么学会撒谎的?》的演讲中提到,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儿童研究所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2岁的孩子中,有30%会撒谎;3岁时,将近一半的孩子会撒谎;而大于4岁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会撒谎。
我们可以从这项研究中看出来,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撒谎行为非常普遍。当爸爸妈妈们遇到孩子撒谎时,可千万别先急着批评,尝试理解孩子为什么撒谎,加以正确的教育,才能引导孩子改正错误。今天,就和亲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处理孩子撒谎的问题吧!
最近,朋友转给亲贝网小编一个很有意思的漫画,标题是《当孩子心情压抑时,亚裔家长的态度》,漫画把亚裔家长和非亚裔家长挂在嘴边的话做了对比,但在我看来,却觉得这和地域无关,分明就是“普通家长和聪明家长”的区别。
因为自己的孩子年长一些,就必须做退让,事后父母也没有任何安抚。这样会使孩子认为父母只喜欢年幼的孩子,只要年纪小就可以明目张胆地犯错。父母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责怪,会让孩子的世界一步步地被摧毁。
时候的孩子基本可以很明白噩梦只是一个梦而已,但是如果当他从噩梦中惊醒,这时候梦中的记忆和图像仍然十分清晰,还是会让他非常害怕和不安。家长也需要给予安慰,倾听孩子讲梦里的事情,发现孩子恐惧的来源并说明和解释。
名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就曾在她的讲座中也说过:6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不过这个时期他们不善于处理情绪,不懂得表达情绪,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情绪。看完《隐秘的角落》在一身冷汗的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很心疼那些因为缺少关注,在性格形成期,没有得到很好引导的孩子。如果这些孩子在“负面情绪翻江倒海”时,在性格关键期能够被正确引导,是不是将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哭、闹、打滚……是很多孩子的拿手好戏,每次使出这些绝招,最终选择妥协的家长不在少数。孩子的小心机得逞了,可家长却被孩子搞得头疼不已。更令家长感到困惑的是,同样的事情,孩子在老师那里会选择使用恰当的方式提要求,在自己这里却总是用问题行为。难道是老师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吗?
亲贝网小编经常见到小宝宝很小见到生人就会哭,大人看到孩子认生,觉得没面子,会骂一句“没出息的东西”,其实这些大人不知道的是,认生正是孩子智商更高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提前具备了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完善,人也更聪明。当然他们需要家长给他们的安全感要更多更多才行。
其实爱是相互的,你们在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爱你们,只不过你们看不到,你们将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想成理所当然了。深夜小男孩“下跪”照,看哭网友。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指出:“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人迅速进入一种乐观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带来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的转变,让人变得镇定、注意力集中。”相反,总是让孩子生活于否定之中,容易引起孩子人格受损。
一项研究显示,最受孩子喜欢的10种父母做法中,排第一的是:“信任我”。但是,另一项调查显示,95%的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位?家长们为什么这么难相信自己的孩子?这篇文章仅作一个提醒,也许某些时刻,我们应该选择愿意相信孩子。
有人这样形容我们的记忆,它就好像一个仓库,里面虽有宝物若干,但有的人的房间摆放很有序、提取也很方便;有的人的房间杂乱堆放,提取也需要费一些事。孩子的记忆库大都比较无序,自然也就需要大人更好地引导。从“记忆”这个词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它大致包含两部分:“记”和“忆”。要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自然也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这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得到锻炼,能力也越来越强。相反,喜欢说"太难了,我不行"的孩子,对于他们而言,任何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孩子由于长时间的自我否定,缺乏在困难中的磨练,能力就变得平平无常,长大以后也就很难成功。孩子出现畏难心理,其实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孩子有"畏难心理",父母需反思。
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紧张过头,长大了就容易自卑;嫉妒太多,长大后心胸就容易变得狭窄。孩子还比较小,不太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些情绪积压在孩子心里,长久得不到释放和排解,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吗?当然是有害的。还有的孩子他不憋着,事事抱怨,总觉得都是别人的错、他自个儿一点错没有,甚至摔东西泄愤。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