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穷养儿子,富养女!”所谓“穷养”,不是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奋斗;要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
日本文部省在十几年前曾颁布过一份《家庭教育手册》,将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当注意的家教守则归纳成一段段通俗易懂的文字,被日本家庭广为传阅。个中内容即使是放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值得参照或探讨。
孩子经常有懒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现象,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有些“老师们”在对孩子的言行之上存在很多令人尴尬的幼稚言行,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需要尽快成熟起来,把自己的这些幼稚言行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否则真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做错事、考试考砸时,许多父母会恨铁不成钢地说:“我养你有什么用”,但常说这类话,一方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产生“我真的没用”之类的想法,失去自信。
这几天,网上的一篇文章被广泛流传,大概写的是一位出生在精英家庭的女孩,能力强、知识面广,从中学就开始阅读原版的莎士比亚文章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她的父母所能给的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父母一起参与进来的学习过程才是我们这些出生平凡的父母值得去学习和尝试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表。孩子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觉醒,都有自己的规律,家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去影响他们的成长。否则,急于求成的心态可能会导致“揠苗助长”的悲剧。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