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科普:中药煎服的正确方法

药物百科

2022年11月28日

  一服中药汤剂进入病人口中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医生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得出理、法、方、药,药房按照医生处方将经过炮制的中药发放给患者,再经过正确煎煮后,患者才能服用。

  煎药和服药是汤剂服用的最后环节,其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乎汤剂的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中药汤剂的煎服。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下面就和大家说一下煎药的正确方法~

  1.用具:

  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此类容器材质稳定,是较为理想的煎药容器。搪瓷、不锈钢和玻璃器皿亦可作为煎药器具,但其传热、散热较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忌用铁、铜、锡、铝等器具煎煮中药,因为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与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

  2.用水:

  煎药用水以水质洁净、矿物质少为原则,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外,一般用井水、自来水、蒸馏水或纯净水。另外煎药须用凉水,忌用开水,因为许多中药是植物类,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紧缩、凝固,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

  加水量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药量、吸水程度、煎药时间而定。一般药物经水煎两次,其中70%-80%的有效成分已析出,因此临床多采用两煎法。

  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均匀放入药锅内看准药物表面的位置,第一煎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准,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如果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要适当增加;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时,加水量可稍减。

  3.浸泡: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且含有淀粉、蛋白质,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质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可以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易于析出。

  一般药材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药材,需要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药材、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

  另外,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4.煎煮: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20-30分钟,二煎需要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一煎需要15-20分钟,二煎需要10-15分钟;受热易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好前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煎40-50分钟,二煎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狼毒等需要久煎,约60-90分钟。

  整理于河南省中医院

+1

来源:亲贝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