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头,不但能美化外表,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之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阳经向上通往头部,并且在头部汇聚了40多个穴位。8月21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病管理科主任蔡亚宏介绍,正确梳头能起到健脑安神、防脱护发、延缓衰老等作用。
由内而外,养生调理
疏通气血,健脑益智:头部百会、四神聪、太阳等穴位密集,梳头时的刺激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中医称“气血畅则脑髓充”,长期坚持可改善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护发防脱,改善发质:气血充足能滋养毛囊,减少因“血虚”“气滞”导致的产后脱发、压力性脱发等,同时让头发更有光泽。
调节脏腑,安神助眠:头部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脏腑,如前额对应脾胃,头顶对应肝脏,后枕部对应肾脏,梳头刺激对应区域可间接调节脏腑功能。
选对梳子,事半功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病管理科主任蔡亚宏介绍,梳子的选择对梳头养生效果至关重要,需从梳子材质和梳齿设计两方面考量。
材质选择:首选桃木梳、牛角梳、玉梳等这些天然材质的梳子,减少静电对头皮的刺激,且牛角梳有“凉血安神”的功效,适合长期使用。
应避免使用塑料梳,塑料梳易产生静电,可能损伤毛囊和发质,尤其秋冬干燥时更明显。
梳齿选择:梳齿顶端需圆润,避免尖锐梳齿划伤头皮,引发炎症。头皮敏感、发质细软者宜选宽齿梳,以减少拉扯感;日常养生可选疏密结合的梳齿,既能疏通表层头发,又能刺激深层头皮。
分区梳头,顺应经络
医生提醒,正确的梳头时间、频率、顺序和力度,是发挥梳头养生功效的关键。
时间频率:梳头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起床后(唤醒气血)、晚上睡前(安神助眠),每次5-10分钟即可。每日1-2次,不必过度频繁,过度拉扯可能损伤毛囊。
顺应经络:头部经络走向多为从前额(督脉、足阳明胃经)到头顶(百会穴),再到后枕部(足太阳膀胱经、风池穴等),最后至颈部(大椎穴)。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前额发际线开始,向头顶中央(百会穴)梳理,力度由轻到重。百会穴是“诸阳之汇”,刺激可升阳醒脑。
第二步:从头顶向两侧耳后梳理,覆盖太阳穴、耳上区域。疏通少阳经,缓解头痛、眼疲劳。
第三步:从头顶向后枕部梳理,直至颈部发际线,刺激风池、风府穴。可缓解颈肩僵硬,预防感冒。
力度适宜:遵循“轻而不浮,重而不压”原则,以头皮有轻微酸胀感(“得气感”)为宜,遇打结头发时,先从发尾解开,再逐步向上,勿硬扯。中性发质轻梳至微热,干性发质力度稍大至头皮微热麻,油性发质稍轻(防过度刺激皮脂腺引发毛囊炎、疖肿)。
医生提醒,头皮有伤口,或有毛囊炎、疖肿炎症等时,应暂停梳头,防止感染扩散。刚洗完头、头发未干(头皮毛孔张开,湿发易拉扯受损)时,建议吹干后再梳。
与此同时,若想要保持较好的发质,日常饮食必须合理。多吃谷物、蔬菜、水果,适当摄入芝麻、核桃仁、桂圆肉、大枣等对预防脱发有益的食物,同时还要戒烟限酒。
梳头养生的核心是“以梳为针,以头为穴”,通过温和刺激经络,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目的。坚持正确的梳头习惯,不仅能让头发健康,更能调节身体状态,尤其适合久坐办公、压力大、气血不畅的人群。
通讯员蔡亚宏 蔡喆燚 邹婵 王鑫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转自: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