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现在文明礼貌习惯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就把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抓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唯一的依靠。我们首先要求每个老师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的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每天孩子一走进幼儿园就会听到在大门口值班的老师亲切的问候:“早上好!“你好!”即使有的孩子不应答,老师也会蹲在他面前说:“宝贝,早上好”!,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们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会说了。现在在入园离园时,每个孩子都能主动的跟老师、同伴问好、再见。那此起彼伏的稚嫩童声,那快乐天真的笑脸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充分发挥同伴的互促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互帮互促作用,通过同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幼儿的道德习惯得到培养。
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孩子们知道了怎么礼貌待客,怎么对待父母;在小超市游戏中,知道了买东西时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在“小警察”游戏中知道了问路时该怎么说。同时在游戏中为运用礼貌用语多的孩子进行奖励。这样更激发了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三、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样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榜样示范作用。试想:如果一个家长满口脏话,动手就打人,那他的孩子又怎能做到文明礼貌的去对待别人呢?家庭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做到家园共育,父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我们把家长请到幼儿园和孩子做亲子游戏,让孩子回家后和父母比一比谁说的礼貌用语多,让孩子监督家长等,这样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既让家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又改掉了有的家长的不良习惯。
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孩子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懂得了尊重,学会了谦让,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合作,懂得了关爱,学会了分享。各种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已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扎下了根,相信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