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嗅出”孩子烦恼的妙招

素质教育

2010年11月15日

孩子小,烦恼却不少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母应该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现在,儿童心理门诊的求治者绝大多数是学龄期儿童,实际上,他们在幼儿期或学龄前就已出现异常。例如,多动症的发病年龄多在6岁以前,而心理门诊的多动症儿童大多都在6岁以上,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时间差呢?原来,这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了,但是这些行为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直到孩子上学读书,这些心理疾病影响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很宽的。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新闻故事以及我们的咨询案例中,有不少孩子因为想不开而寻短见,他们的父母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过激的行为?事实上,这些孩子的行为通常都不是一时的冲动,他们早就有了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却又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这才把他们逼向毁灭自己的绝路。

父母也许会认为:“那么小的孩子会有什么烦恼,孩子不都是天真无忧的吗?”事实上,孩子的烦恼并不比大人少。儿童是一个发展的个体,发展性、多变性和可塑性是儿童心理的最大特点,所以,周围环境的种种变化,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近两年,国内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也提示,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等问题的发生率,确实是在明显增加。有10%~30%的青少年儿童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因心理障碍等问题而退学的青少年占退学总人数的30%~60%,特别是在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下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高,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恰恰说明当前孩子的烦恼越来越严重了。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