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会把手指上的某些外观变化,当成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的信号灯。比如,指甲的月牙大小、斑点、竖纹、凹陷,以及甲根部位长倒刺等现象。说到倒刺,那感觉真是让人眉头一皱,事儿不大,但不处理的话剐到哪儿就是针扎般的疼。手欠点儿的人一狠心拔掉它,搞不好能“撕”出一道口子,流血不说,还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甚至引发甲沟炎等问题。
对于倒刺的出现,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爱长倒刺是缺乏维生素”,而且指出是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C。这种说法科学吗?研究表明,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七种营养素之一,某些维生素的确与皮肤健康有关,但与倒刺的出现没有关系。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宝宝长倒刺的原因和护理方式。
引起倒刺的原因
倒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引起倒刺的原因常见的主要包括:
1、气候因素
倒刺的症状一般都发生干燥的季节,比如冬季。气候越干燥,越容易起倒刺。
2.营养因素
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维生素类营养素时,会影响皮肤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皮肤的角质层干燥、开裂而起倒刺。
微量元素锌、微量元素硒缺乏,也会影响宝宝皮肤角质层的健康,增加患倒刺的几率。
3.局部磨损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心理。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小手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自然也就免不了被一些异物摩擦刺激损伤的可能。
如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手指与地面摩擦损伤、宝宝玩沙子的过程中直接用手接触了沙子,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宝宝的指头周围皮肤损伤而长有倒刺。
4.化学因素损伤
宝宝手指的皮肤比较娇嫩,如果使用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洗护清洗宝宝的双手,可能会导致宝宝手指的皮肤正常的油脂被损坏,角质层损伤,引起倒刺。
5.咬手指头
还有一些宝宝有经常咬手指头的不良习惯,会损伤宝宝指头部位皮肤的角质层,是引起宝宝长肉刺的一种常见原因。
谨慎处理倒刺
很多宝爸宝妈都认为倒刺只是一个小问题,不值得一提,随手一撕就想解决倒刺。
殊不知,宝宝长倒刺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错误处理方法和可能的后果主要有:
1、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强行撕脱倒刺
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导致倒刺的根部加深,损伤加重,引起出血和比较明显的疼痛感。
如果后继处理措施不得当,就容易导致局部的皮肤感染,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甲周发炎,甲下脓肿。
2、不注意保护宝宝手部的皮肤,不重视倒刺的处理和病因的处理
会导致宝宝手部的倒刺反复发作。宝宝因为局部疼痛而变得烦躁,情绪不好。
如何预防宝宝长倒刺
1、保护好宝宝的双手。不要让宝宝用手摩擦地面,看护好宝宝,避免宝宝直接用手挖泥土、沙子。
2、不要使用普通的洗衣粉、洗衣液、碱性肥皂给宝宝清洗双手。
3、注意观察,如果宝宝有咬手指头的习惯,爸爸妈妈应注意纠正宝宝的这种不良行为。
4、注意保持宝宝手部的清洁。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清洗宝宝的双手,并使用专用的护手霜护理宝宝手部皮肤。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季节,更应当注意保护宝宝的双手。
5、督促宝宝合理膳食。宝宝每天的饮食中应当摄入适量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坚果类食物,以及适量的奶制品和蛋制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类营养素。
比如,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白塔胡萝卜素,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腰果中含有微量元素锌,葵花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各种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
宝宝合理膳食,均衡全面摄入这些营养素,可以有效的预防因营养素缺乏而引起的倒刺的发生。
文章来源:亲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