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湿巾抽检结果,50件样品中有21件检出防腐剂CIT,检出率达42%,包括五月花、心相印、康贝等品牌“榜上有名”。据了解,含有CIT的湿巾对于肌肤与粘膜具有刺激性,不适合添加于长时间接触的产品中。15日,记者走访海口市各商场,发现大多数商场有售含CIT的品牌湿巾,商家表示并没有接到下架通知。(9月16日南海网)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湿巾抽检结果,海南媒体立即行动起来,走访海口市面销售的湿巾品牌,居然发现大量有售,且店员多表示没有接到下架的通知。然而,湿巾使用人群广泛,尤其是婴幼儿,其存在防腐剂无疑对人体伤害巨大,必须得到应有正视,也正是因为保护更多消费者的权益,媒体在走访后进一步发出了警示,尽到了媒体的一份责任。
可问题是,产品安全、消费者的权益不能光靠媒体呼吁或发出警示,监管部门不能缺席。作为监管的主体,质监、消保部门应该藉由上海发布通报的时机,彻查海口乃至整个海南在售的湿巾,看看是否存在上海通报的问题,若存在防腐剂问题,应该及时勒令下架,对违法销售的问题,必须依法给予严惩。
与此同时,对于湿巾品牌,不仅要查被上海曝光的,还要查那些没曝光的。对于湿巾的销售经营,必须建立完善常态化监督抽查机制,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品牌,除了要求下架,还需要加大曝光和通报力度,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了解真相,拒绝问题产品。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与国内各地监管部门的互动,做到信息收集及时有效,并迅速做出应有的反应。
必须强调的是,包括湿巾在内的日用品质量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履行好监管职责,把好安全关,是监管部门应尽的责任。绝不能总是等到媒体第一时间敏锐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监管部门要么珊珊来迟,要么不发一声,那样不仅会伤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伤害自身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