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天价幼儿园何时不再让人敏感

观察

2011年04月21日

沈阳浑南一家幼儿园每年收费6万元,而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年学费是4000块钱,幼儿园收费超过了大学十多倍。而这家幼儿园注册首日发放的20个名额,全都被家长抢光。

富人吃十万一桌的鱼翅鲍鱼,或者洗一次澡花好几万,平和理性者听到也就是一笑了之。然而,富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收费相当于沈阳职工工资近两倍的幼儿园,就可能会有人心生种种“羡慕嫉妒恨”。

社会情绪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长久以来,专家和官方的习惯定位是,天价幼儿园是一种异类,是富人在进行炫富式消费,从而对社会造成了隐性伤害。比如新闻中,专家接受采访说,“贵族教育”不见得教育出贵族。学前教育要顺从孩子天性,不一定追求精英教育,很有道理。教育部发言人也说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情况下是一句忽悠。这也是对高档民办教育机构疯狂炒作的理性降温,也很有道理。

可是,专家和官员往往不去提问题的另一面,即天价幼儿园提供的“贵族教育”,直接与国际教育接轨(此类幼儿园可以算做替留学打前站),以及在国内应试教育体制绑架下,家长被迫提前抢跑是一种无奈。更重要的是,社会上没有大量平价而且优质的幼儿园,公共服务不到位,此类个人私事才容易让旁观者有醋意心生波澜。

教育蓝皮书2010年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全国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沈阳大致没有发生过,类似于广州等地爷爷奶奶连夜站排抢幼儿园报名资格的盛况,也已经有很多家长为孩子入园叫苦连天。现实是,公立幼儿园师资和理念都很好,收费又很公道,可没有几人进得去;民办幼儿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工薪族只能选择质量难以保证的没有合法手续的“家托”。这又如何让人淡定从容呢?

天价幼儿园,不是炫富的工具也不是少数人古怪的心理癖好,每年花6万一分钱一分货,是成年人的自由意志。在很多情况下,商业机构出现的种种天价,对于社会情绪顶多算催化剂,真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公平所导致的集体焦虑。

一个人内心强大自信,才会不轻易为外界所动;一个社会成员的宽容达观,必须建立在社会资源基本公平合理分配之上。消除社会情绪的“羡慕嫉妒恨”,并不能总是进行心理疏解和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类的开导,从根本而言,务必进一步促进社会整体公平的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共资源,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权利实现的需要,公众对于“天价幼儿园”也就不会再敏感。

由此,我们还可以推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医疗、就业、食品安全等等民生领域存在的非理性的社会情绪,同样有赖于以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和刚性需求为前提的社会公平的整体实现。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