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蛋白粉和鱼油:浓缩的都是精华吗

观察

2011年03月16日

我们对吃的追求大概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所以很容易理解“吃饱”之后对于“吃好”的追求——而这个“好”,在“好吃”之外,更多的是“养生”。于是,各种说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层出不穷。自己吃,孩子吃,老人吃……吃“保健品”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不少保健品来自于常规食物或者天然动植物的浓缩部分,许多人相信“浓缩就是精华”,或者认为“即使没好处,至少没坏处”,于是不妨“宁可信其有”。现代科学是不依靠“相信”来解决问题的。对于那些“神奇”的保健品,现代科学做了怎样的探索,又知道了些什么呢?在这里,我们来简单谈谈几种常见的保健品。

大豆蛋白粉

蛋白质是最重要的生命物质,人体需要从外界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来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而大豆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所以大豆蛋白粉被鼓吹成“神奇保健品”也就很容易让人相信了。

从蛋白质的角度来说,大豆蛋白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蛋白。它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很接近,在满足人体需求上,与鸡蛋、牛奶、牛肉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一样很高效。而且,它不附带脂肪和胆固醇,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比较有利,在这一点上甚至比动物蛋白质更为优越。不过,它的作用在于作为正常饮食的一部分,取代其他来源的蛋白质。如果是在正常饮食之外,像吃药那样额外地吃一些蛋白粉,对于健康也没有什么意义。1999年,FDA批准大豆蛋白可以做这样的营养标识:“每日食用25克大豆蛋白,并配以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的食谱,可以降低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这是迄今为止食品监管机构对于大豆蛋白的保健作用唯一的认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大豆蛋白对于人体健康有其他的有益影响。这些研究,也经常在推销中被当做“科学证据”。其实,这些研究都还很初步,不足以形成学术界以及FDA等部门普遍认可的结论。在美国,用那些“研究结果”来推销产品是非法的,会受到惩处。

在国外,大豆蛋白是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健康食品而被逐渐接受的。蛋白粉是纯度比较高的蛋白质,纯化过程完全不能带来什么额外的“神奇作用”。人体并不仅仅需要蛋白质,大豆中的其他成分对于人体健康也同样很有好处。美国心脏联合会在2006年发表的报告中认为:由于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只含有低浓度的饱和脂肪酸,所以对于心血管以及整体健康是有利的。

纯化的大豆蛋白仅仅是为了方便使用,尤其是在配方食品中更容易加工。用水冲一杯蛋白粉来喝,完全不比一杯豆浆更有营养。它的意义,只是比做一杯豆浆或者吃一碗豆腐脑更方便一些。所以,蛋白粉的消费,是花钱买方便,而不是花钱买营养。就营养而言,直接吃豆制品甚至更好一些。是否消费蛋白粉,就变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方便,你愿意多付多少钱?

鱼油

鱼油大概是现在的食品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当我们说作为保健品的鱼油时,其实指的是鱼油中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其中的EPA和DHA。就实质而言,它们与豆油、花生油一样,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但是EPA和DHA的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它们对人体有着与普通植物油不同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行得非常广泛。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汇总的研究结果多达几十个方面。其中,证据确凿、被广泛接受的是经常吃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降低血压、软化血管以及减轻心脏病人各种症状突发的风险。它也能够提高“好胆固醇”的浓度——不过,同时也会提高“坏胆固醇”的浓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验结果显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胎儿生长,以及幼儿视力和大脑的发育等。至于其他的“保健作用”,被认为实验结果还不足以支持结论。

总的来说,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健康的好处是明显的。FDA也给予了鱼油GRAS的分类,即没有安全性问题。不过,如果服用量过大,也可能导致出血症状,比如流鼻血、血尿,甚至出现血性中风。因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作用”是跟剂量相关的,而大剂量又有健康风险,所以合理服用就成了一个问题。至于多大量算是“大剂量”,NIH的网站以前提供了一个“每天3克鱼油可能导致出血症状”的参考标准,但是在最近的更新中把这句话删除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总共~克的EPA和DHA。通常的一颗鱼油大致接近这个量。

鱼油虽然是来自于鱼这样的“天然产物”,但是也并不能保证它一定就是安全的。比如,NIH认为鱼油可能存在着重金属等污染,如果没有自己医生的建议,不推荐给小孩儿服用。虽然有研究显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婴幼儿发育,但是应该用多大的量也还是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目前的许多婴儿奶粉炒作“几倍EPA和DHA”,也是一种推销噱头。另外,由于它能升高“坏胆固醇”的浓度,对于“坏胆固醇”浓度高的人也就相当危险。由于可能影响血液凝固,所以对于临产孕妇和将要做手术的病人,服用鱼油也有着潜在的风险。

鱼油本身只是一种渔业加工的产物,并不比鱼中的鱼油优越。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吃鱼来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那些含脂肪多的鱼类,比如鲤鱼、鲶鱼、三文鱼、金枪鱼等,也都含有丰富的鱼油。胶囊中的鱼油只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方便,不需要去买鱼、做鱼来吃,而且很容易获得想要的剂量;二是鱼(尤其是野生的鱼)容易受到污染,而污染物通常在鱼肉中积累。国内对于鱼油“保健功能”的炒作有点超过了它本来的面目,从而使得其价格不合理地高涨。服用鱼油的方便和对鱼污染的担心,是否值得付出鱼油的高价?所购买的鱼油,是否真的像推销宣称的那样经过了污染物的检测?里面是否真的含有所说含量的EPA和DHA?……这些问题不是科学所能回答的,只能取决于主管部门的监测和个人的判断了。

大蒜精

大蒜是人类食谱中历史最悠久的食物之一,传统医学认为它对于各种各样的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把大蒜进行各种各样的深加工,提取出“大蒜油”,分离出“大蒜精”,做成“大蒜粉”等。人们希望或者说相信这些“浓缩的精华”可以无毒无害地实现各种“保健”作用。

实际上,现代科学对于大蒜以及各种大蒜成分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二十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实验结果发表。这其中只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比较好的数据支持。不过,这些实验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只进行了几个星期。至于更长时间是否依然有效,还有待于更多的实验去检验。而传统上认为的其他作用,都没有太像样儿的数据支持。

在一般正常的食用量下,没有发现大蒜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有一些实验结果显示大蒜可能有减轻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这对于血液过黏的人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临产孕妇或者即将做手术的病人,却会增加止血难度。所以,NIH建议这些人群应该避免食用大蒜以及大蒜加工产品。

许多大蒜产品宣称采用了“先进技术”,所以保留了“活性物质”。但是,现在的科学研究根本还没有弄清楚大蒜中对于健康有利的物质是什么,所谓的“生物活性”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保留活性”也就只是一句空话。为了获得蒜的有益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食用2~5克生蒜或者含有2~5毫克大蒜素的大蒜产品,比如~克的大蒜粉、2~5毫克的大蒜油、~1克的大蒜提取物等。换句话说,一瓣大蒜在营养方面的价值,与其他的这些大蒜产品是一样的。

芦荟胶囊

人类使用芦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古埃及人把这种长在石头缝里的植物称为“不朽的植物”。传统上,它被用来通便、涂抹伤口以促进愈合、治疗一些皮肤症状。

芦荟胶囊是芦荟叶提取物的浓缩产物,被宣传成芦荟精华,号称有许多“奇效”。但是,不管是芦荟本身还是芦荟胶囊,都没有被证实有什么保健作用。有一些实验结果显示口服芦荟有通便作用,外用的时候对某些皮肤病有一定疗效。但是对于在什么剂量下有效,什么剂量下没有副作用,则还缺乏相关的数据。FDA曾经允许芦荟产品用做非处方通便剂出售,但是在2002年撤销了这一批准,要求所有产品重新开发并且提供安全性数据。芦荟其他的“保健”、“治疗”作用,也没有取得足够的实验证据。

结论

一个最广泛的错误认识是“天然产物就是无毒无害的”,认为只要是来自于动植物的东西纵然没有益处也不会有害——这差不多是“草本精华”的理论基础。动植物不是为人类而生的,传说中的神农氏也要通过“尝”来探索植物有没有毒——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古人的探索是相当靠不住的,许多慢性、轻微的毒性古人“尝试”几千年也还是发现不了。

另一个更广泛的错误认识是“如果一种东西对人体有好处,那么其浓缩的精华效果就会更好”。确实,多数东西对人体的作用是与剂量相关的,“浓缩的精华”也的确有利于人体很方便地摄取更多营养。但是,当剂量大了之后,好的作用加强了,坏的作用也加强了。比如,通常饮食中的鱼油和蒜是相当安全的,但是大剂量下它们都会增加流血风险;而芦荟可以通便,也同样可能导致拉稀。

许多保健品都宣称有这样那样的奇效,而许多效果纵然谈不上“奇”,也确实有一些科学实验数据的支持。但是,医药管理部门依然不认可它们,原因就在于:在用量小的时候副作用可以忽略,“保健作用”也很微弱;如果大量服用,“保健作用”可能加强,但是毒副作用也会加强。所以,在二者都得到充分认识之前,主管部门不推荐、不批准也不认可它们的“奇效”。人们对这些东西的追逐,除了被忽悠,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信念”,一种没有科学支持的“信则灵”的信念。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