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本就是各种理念和方法的综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教育必定要随当时的情况而改变。因此,如何面对孩子受处罚,当家长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在幼儿园的小班门前,常常能听到3岁大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走进教室一看,又会发现在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孩子内心平静,表情有些兴奋、有些好奇,还时不时安慰其他正在哭泣的小朋友……
小孩之间玩耍多多少少会因为一点小事打闹起来,如果别家小孩打了咱家小孩,父母是该教小孩打回去还是该帮小孩“讨回公道”呢?之后父母还应该做些什么?一起来看看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的方法。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望极强,不懂得与人分享,妈妈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过分谦让的宝宝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妈妈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
从教已20多年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和心理辅导咨询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家庭,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不成功的家庭或不理性的父母。为此提出以下忠告供年轻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借鉴。
洪晃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其中一段话我非常喜欢:“妈妈希望你懂的第一件事情是人的尊严,就是爸爸常说的,你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对你有礼貌。当你需要阿姨帮你的时候,要说‘劳驾’,不能用命令式的口气。我知道你的小朋友中有的不是这样的,但是你要按照我和爸爸教你的去做,别人没有礼貌,不要去理睬,但是自己要有礼貌,这就是你的尊严。你的尊严不是别人对你有礼貌,是你对别人有礼貌,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
二胎政策越来越开放了,很多家庭都计划着要两个孩子,让他们相互有个伴快乐成长。在这里,和美小编想要提醒有两个宝宝的家庭,有了小的不要忽略了大的,不然就违背了最初的目的了。妈妈爸爸需要多注意老大的情绪和心理,不能因为照顾较小的孩子而忽视了大孩子的状况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这就意味着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他们的脾气可能瞬间就会爆发出来。”纽约Sarah Lawrence大学的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家Jan Drucker博士这样解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很多方面都是直接受父母影响的。然而,家庭教育也是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往往是我们的父母怎么教我们,我们也怎么教自己的孩子。因而有时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也不察觉,最终受苦受累的将会是我们的孩子。
一个7岁的孩子应该明白些什么东西?德国教育专家和同伴用了33年,调查走访了15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整理出了这份7岁孩子应该具备的社会认知经验清单。
现在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拥有更多的才艺,因此,在宝宝们很小的时候,家长们就引导孩子们进行各项才艺的学习,但是,孩子们的才艺学习是有年龄限制的,比如下面给大家列举的这3项。
即使是美国,也有560万祖父母与18岁以下的孙辈居住在一起。隔代教养作为社会流行的一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给老年人带来儿孙绕膝快乐的同时,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欢声笑语,焕发生机、更健康、更有活力。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开播以来,夏克立之女夏天poppy为观众带来了这个夏天的一股清新风,这个5岁多的小女孩不仅外表公主,还暖心善良懂事不娇气,被公认为“没有公主病的公主”,想不喜欢她都难。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诚然,我们不能陪孩子一辈子,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那么,究竟怎么教,才能在陪伴孩子有限的时间里,带给他最好的影响呢?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