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最讨厌大人说的“那些话”,你可能都说过

数据

2019年12月10日

  心理学显示,孩子在小时候得到的爱意越多,孩子长大后更容易体贴宽容他人,更懂得去爱别人,同时也更有自信,内心也往往更为强大,在学业、事业和家庭方面的幸福指数也往往更高。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说出口的一些话会触及到孩子们内心的心理防线。接下来,小编要给大家划重点敲黑板:下面列举了部分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日常行为,大家是否看到自己的影子呢!

  1、骗孩子:“妈妈不走,就在家陪你”

  小编有一次跟闺蜜准备一起去看电影,但是她家的小女儿好像感觉到了妈妈要出门了,立刻就开始哭闹,不让闺蜜出门。为了哄宝宝,闺蜜一本正经地骗宝宝:“好好,妈妈不走,就在家陪你好不好呀!”后来我们趁着宝宝没留意的时候,悄悄溜走了。。。关门的刹那,听到了宝宝炸雷般的哭声……

  提示建议:

  在生活中,几乎所有妈妈们都有过这样类似的行为吧!其实后来闺蜜也意识到,这是一种“削足适履”的愚蠢做法,方便了我们这些大人,却丢了宝宝对家长们的信任,还会给未来的亲子关系带来麻烦。一般来说,孩子们在3岁前便能建立对父母的信任感,那些真诚对待孩子的父母,总能获得孩子的信任;那些总是采用欺骗手段对待孩子的父母,总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

  2、逼孩子吃大人喜欢吃的东西,还说孩子总挑食

  小编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很经典的小段子:一个小朋友问另外一个小朋友:“为什么挑食的都是我们小孩,大人们怎么都不挑食呢?”答:“因为他们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呀,还挑什么食?”(笑哭脸)。我相信看到这个段子的家长一定会忍不住乐了,然后陷入片刻沉思,最后才发觉自己竟无力反驳:孩子说的貌似没啥毛病。

  提示建议:

  一般来说,父母会逼小孩子吃他不爱吃的东西,理由都是“这东西有营养”、“这个对身体好”。其实这也印证了一点:在父母的角度里来看永远都是为了孩子好。

  儿童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曾提醒父母:强迫的压力会让更多孩子选择不合作,无论从孩子的胃口还是行为驱动来说,吃什么东西都不建议强迫。还是那句老原则:“孩子饿了自然会吃,尽量给孩子安排健康的孩子又喜欢的食物。”

  3、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强制灌输思想:“大的要让着小的”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每次孩子之间吵架争执,父母最爱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哥哥(姐姐),就不能让着弟弟(妹妹)吗?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以至于现在也有很多年轻家长,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提示建议:

  “大的让小的”其实是大人想当然的想法。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让小孩子去承担这么重的道德包袱未免有些沉重。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部分孩子可能还会采取叛逆的报复手段,比如故意做坏事,或故意学习糟糕,甚至伤害年幼的弟弟妹妹。而比较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让,确实是一种美德,但应该不是一味的纵容与相让,大宝可以让小宝的前提是,要教育小宝懂得尊重大宝,不能单纯要求大宝做无原则的谦让。

  4、小朋友们最讨厌爸妈说“你看人家谁谁”

  这估计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通病吧,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在很多父母的眼里,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做的好。小编小时候也是一直活在这句话的阴影里,挥之不去。

  提示建议:

  可能不少父母以为,这种做法会激起孩子的斗志,其实不然,并不是对所有小朋友都有效,甚至会适得其反。耶鲁心理学家Mark Sheskin在2014年的研究也发现,5、6岁的孩子已经会在意拿自己跟其他小朋友的优势作比较。倘若父母经常表扬称赞宝宝,作为受到肯定的孩子,他们行为上会比较容易呈现正向、乐观的行为,相反的,时常被否定的小孩,比较容易悲观、负面。 所以为人父母还是要三思而行啊!

  5、爸妈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儿啊“

  我们经常在超市、商场、游乐场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哇哇大哭,家长很是生气的指责他如何不懂事。孩子到了2、3岁左右,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和父母唱反调,其实他们是在通过这些叛逆行为来表现自己。但是在公开场合中,宝宝的这些对抗行为让父母难以下台,因而父母会对孩子呼喝责备,让事情更难解决。

  提示建议:

  其实不只是大人需要面子,小朋友也需要面子,当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故意不听话,也会给教育带来麻烦。对于宝宝的无理行为,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大哭大闹,最好就是以冷处理的方式,把他撂在房间里让他独自冷静反省;如果宝宝只是有点情绪失控,家长不妨以柔克刚,给他一个拥抱,宝宝很容易在妈妈爱的抱抱中平静下来,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将会是什么,让他知道已经到了爸妈容忍的底线了。

  6、为培养孩子礼貌习惯,总是逼孩子跟不熟悉的长辈打招呼

  妈妈带着孩子走在路上,对面迎面来了一个奶奶。妈妈于是忙对孩子说:“快,叫奶奶。”此时,孩子往往躲在妈妈身后,一副羞涩的样子。妈妈只得无奈地对奶奶说,我家孩子太内向了,不好意思!这位妈妈为了不让对方尴尬随口就说孩子内向,却没见此时,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脸通红,在妈妈身后躲得更紧了。

  提示建议:

  这位妈妈直接给孩子贴上了“内向”的标签,于是一个笃定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被妈妈强化出来了,这样就容易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见面问好是一项基础的社交礼仪,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是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父母往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错误的的相处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家宝贝的正确教育方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文章来源于微博:育儿专家说

+1

来源:新浪育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