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经常被父母批评的孩子 大脑竟然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行为心理

2020年05月28日

  批评是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而非唯一方式,但不少父母都只会批评孩子,把这作为唯一的教育方式当成万能的法宝,认为多批评孩子几次,孩子就记住了,就不会总犯同样的错误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情景一:小宇今年五岁了,是个顽皮的小男孩,每天都少不了父母的唠叨。早晨起床后,小宇连衣服都没有穿好,就看起了电视,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一大堆的零食包装袋堆满了茶几,混杂在其中的还有电视遥控器、光盘、小宇的袜子。

  妈妈从菜市场买菜回来,看到茶几上的惨状,立刻吼起来,“小宇,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不要把什么东西都放在茶几上,你怎么就记不住呢?”“你不是才说吗?哪有说过好多次?”“你怎么还狡辩?”“本来就是这样吗?你跟我说一声就行了,怎么一上来就吼?”“你这孩子真是太不像话了,这次的事情先不说,上次王阿姨告诉我你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我不论怎么问你,你都不承认,你现在只要我一批评你,你要么狡辩,要么说谎!”

  情景二:紫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姑娘,她的父母都是老师,平时会教她很多的知识,所以,她懂得东西要比同龄孩子多。不过,她的父母对她的要求也很严格,犯了错误,总少不了一顿数落,哪怕是一点小错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紫玉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唯有一点是父母不满意的,那就是紫玉缺乏自信,面对挑战总是畏首畏尾。有一次,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因为紫玉的体育成绩还不错,老师便让紫玉报名参加了百米接力,紫玉一再推脱,“老师,我从来没参加过比赛,我不行的。”后来,虽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勉强参加了比赛,但在比赛的那一天,站在起跑线上的紫玉浑身颤抖,连接力棒都握不住,最终被其他同学换下。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紫玉与小宇的经历都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在父母的批评中长大,他们的父母很少表扬他们,只会在孩子犯错误时,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这种唯一的教育方式导致了有害的结果。小宇在母亲批评他时,会辩解、会说谎;紫玉对父母的教育虽然言听计从,但却使她越来越不自信,不敢接受任何具有一点挑战性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但父母批评的太多,孩子的大脑就会感觉到这是一种威胁,从而自发地进行抵御,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辩解,不认同你的观点(反抗型孩子);

  二是撒谎,因为说实话就会遭到批评,所以会通过说谎的方式蒙混过关(阴奉阳违型孩子);

  三是假装没听见,你爱说什么说什么,我就当耳旁风刮过就好了(无所谓型的孩子)。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说,我每天都要说好几遍,可他永远也记不住。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小宇的一些表现了。

  那么,紫玉不自信又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呢?神经科学家研究了一些经常面临各种刺激(包括长时间的遭受牢骚抱怨)的人的大脑,研究后发现,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如果让它听到了太多的负面信息,很可能导致当事者也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

  一些父母认为我批评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不然,不少父母在批评孩子时,难免会情绪失控,表现得非常急躁,这样一来,你为孩子好的初衷就发生了变化,因为你的行为失在毁孩子,过度的批评会让孩子对自己不认可,不敢做事,因为一旦做错了事,我就会受到批评、指责,既然如此,我干脆就不做事了,因为不做就不会犯错,这与父母的期待就更加背道而驰了。

+1

来源:亲贝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