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不足总量的2%。
图片来源:亲贝网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上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近日,在中国医药报刊协会主办、海南快克药业协办的儿童安全用药媒体座谈会上,专家们呼吁,增加儿童专属药的选择性,开展适当的临床研究,加大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重视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加强儿童用药安全科普
儿童安全用药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中国医药报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冀湘认为,儿童安全用药意识不断提高,与媒体的积极传播分不开。他认为,随着儿童安全用药的话题越来越深入,信息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专业化,儿童安全用药科普教育至关重要,坚决抵制虚假的医药信息和广告,营造关爱儿童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
超说明书使用严重
在儿童用药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超说明书使用的现象。姜玉武告诉记者,我国儿童用药中,有50%左右以成人用药减半的量来给儿童使用,而儿童常用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 “临床普遍采用的按照千克体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把儿童当成缩小的成人看待,这种做法忽视了儿童特殊的生理条件,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也存在问题。”姜玉武认为。
解放军301医院周筱青主任药师告诉记者,无论是在临床,还是自我药疗过程中,无指症儿童用药、不合适的用法用量和不合适的药物配伍的现象并不鲜见,有时还比较严重。尤其是中药更加突出。周筱青认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她希望公众在儿童用药安全方面要注意三个问题:了解准确的药品信息,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药品,并正确的使用与存放药品。
儿童专用剂型缺乏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约占患病人口总数的20%。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承绪介绍,今年初,《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的出版发行,为儿科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指导与依据,但目前儿童用药供应现状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标注少等现实问题。
张承绪谈到,品种缺乏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在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不足总量的2%。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大多数以成年人药品来替代,减量给药。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教授认为,这样给药难以掌握药物的剂量,导致用药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适合儿童使用、依从性好的剂型非常少。海南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对此深有感触,他希望企业能够在政府支持下,加大儿童专用药的研发投入,开发新剂型、新品种,强化责任和质量意识,同时积极参与和开展儿童用药的科普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