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即将踏入小学的门槛,不少父母总想着赶紧给孩子多塞点知识。其实啊,比提前学多少字、算多少题更重要的,是点亮孩子那双好奇的眼睛,让他们带着“我能行”的自信和“我想学”的渴望走进校园。接下来就跟亲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让孩子更自信更独立吧。
从“我帮你”到“我自己来”
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最实在的课堂。清晨起床,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再学着把被子铺平;吃饭时,请孩子帮忙摆好碗筷,饭后擦擦自己的小桌子,收拾碗碟;晚上睡觉前,引导孩子把脱下的衣服放好,把第二天要用的书本、文具放进书包,玩具也要送回自己的“家”。这些小事,就像一块块小砖头,铺就孩子走向独立的路。当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别急着责备或立刻替他收拾干净。蹲下来,教他怎么用抹布擦干,怎么避开碎玻璃(如果是的话),轻轻说一句:“下次端稳一点哦。”这比替他做或批评他,更能让他学会面对小意外,心里也更有底。
生活处处是“课堂”
学习新东西,不一定非得坐在小书桌前。生活里到处都有好玩的知识。去超市买东西,请孩子帮忙看看包装上的字,认认水果蔬菜的名字;在家玩“小商店”的游戏,用玩具钱币和货物,数数“钱”、算算“账”,加减法就在游戏里学会了;出门散步,和孩子一起看看树叶的形状,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小虫子的名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甚至洗手帕的时候,一起数数“搓了十下啦,干净了吗?”这样,认字、数数、观察这些能力,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融进了每一天。孩子玩得开心,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东西,那双小眼睛也会因为发现新事物而闪闪发光。
父母退后一小步,孩子前进一大步
成长路上,有时候爸爸妈妈往后退一点点,当个耐心的观众和安全的港湾,孩子就会自己往前迈出探索的脚步。那份“我自己能搞定”的小小信心,会像一棵小树苗一样,在生活里吸收阳光雨露,慢慢变得强壮,能自己面对风雨。
让孩子带着那双亮晶晶的眼睛走进校园吧!那份因为“我能行”而闪烁的自信光芒,和因为“真有趣”而燃起的求知渴望,会照亮他整个小学旅程,这才是送给他最好的入学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