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在一起,彼此的行为会教给对方,哪些是可以被人接受的,哪些是不能被人 接受的。这些实践经验,比成人的说教更具影响力。这种学习是成人无法替代的。
学会尊重别人
晨晨从明明手里抢走一本书,明明立即反抗,把 书又夺了回来,并且告诫他,如果再这样抢他的书, 就揍他。这件事让晨晨意识到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利和 所有物,否则,就会遭到别人的抗议和惩罚。但是, 如果晨晨不是抢明明的书,而是抢父母手中的书,又会怎样呢?我们不难想象,父母绝不会生气,也许就让晨晨拿走这本书,自己不再看了;也许会平静地把 书拿回来,然后对晨晨解释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也 许会一般地说说,再这样做,将会受到惩罚。父母的 反应一般是温和的,谦让的,惩罚也是口上的。晨晨会感到,父母永远会让着他,他想怎样就可以怎样,父母的东西也就是他的东西。他会由此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所有物吗?当然不会。而同龄人的抗争会使他从小知道别人也有利益,会让他体验到什么是尊重别人。
遵守规则
孩子在家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全家人围着他转,尽心尽力满足他的合理或不合理需要,孩子由此养成任性、霸道、不讲理的个性。
而小伙伴们在一起却能约束他的专横行为。孩子们才不管你在家中是怎样的,参加他们的群体游戏活 动就必须严格奉行规章。小磊参加了孩子们们打仗的游戏,大家推选昆昆做指挥,小磊不干,他说他是“当官”的,大家要听他的指挥,结果大家哄笑起来,照样做游戏’没人理他。孩子们往往是根据活动的内容和他们当中的每个人的实际才能推选头头的,如果哪个人固 执地想操纵整个集体,反而会被排斥在集体之外。
"小磊,你抢玩具,我们取消你丨”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小磊感到伤心和痛苦,哭着回了家。通过这个惨痛的教训,他终于明白,以个人为中心,独占玩具, 企图支配和控制别人,在小朋友们当中是行不通的。 以后,他必须学会遵守团体规则,与别人平等友好相处,才能被小朋友们接纳。
不要为孩子挑选伙伴
孩子愿意和哪个小朋友玩,由他去。孩子在挑选伙伴时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有些孩子喜欢和同龄人玩,觉得能玩到一起;有些孩子喜欢和大孩子玩,觉得大孩子让人,能照顾他;有些孩子喜欢选择和自己个性上互补的孩子做伙伴。比如,内向性格的孩子可能 喜欢与幵朗性格的人接近,规矩的孩子可能愿意与那些调皮的孩子接近……
大人们常常自作主张根据自己的眼光,为孩 子挑选“好孩子”作伙伴。那么,什么是“好孩 子"呢?不外乎是那些生在有教养的家庭中,学习成绩好,待人处事有礼貌的孩子。但是生活中不可 能只有"好孩子"、“好人’。在孩子们的交往 中,无论是和好孩子在一起和睦相处,还是和调皮孩子在一起吵嘴打架,都让孩子积累了交往经验。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让孩子在与不同 类型孩子的交往中,去发现别人身上的可贵之处及 不足。比如,在组野淘气的孩子身上,会意想不到 地发现他的善良心地;而一贯老实厚道的孩子身 上,有时竟会表现出淘气顽皮。接触各种类型的孩 子,有助于孩子成长。在成人的环境中,不是各种 类型的人都有吗?如果我们的孩子只在“好孩子”准中长大,面对复杂的社会,他将束手无策。
有些家长柏自己的孩子被年龄大的孩子欺负,就让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玩,可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玩,又柏自己的孩子长不大,没出息。其实,这种担心 是多余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玩,可以相互学习 一些知识和能力。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在游戏和社交上更有经验,在游戏中行动更熟练。年龄小的孩子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学会如何扮演新的角色,学到彼此相互作用的规则,而且大孩子会鼓励小孩子去尝试和提高游戏的精练水平。跟小孩子玩,遇到问 题需要他作主解决,对于锻炼、提高孩子独立思
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社交能力強的大孩子比社交能力弱的小孩子更善于想出和完成社 会戏剧性游戏。
所以,我们不要凭自己的印象为孩子选择伙伴,更不要对孩子自己选择的伙伴搞区别对待,影响孩子之间的交往。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理孩子自由选择伙伴的权利,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敞开家门, 允许孩子和任何小朋友玩。其次,向孩子逐一地介绍 每个小朋友的优缺点,教导孩子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注意克服缺点,以免孩子幼稚模仿,把别的小朋友 的缺点全盘吸收过来。
亲贝网专家提醒,让孩子和伙伴在一起,他们会更快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