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育儿专家通过《黑暗中的猴子》这则小故事告诉妈妈们如何帮助你的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冬冬从幼儿园一回到家就对妈妈说:“我要画画,画一只猴子。”妈妈就给了她笔和纸。不久,画好了,冬冬拿着画对妈妈说:“妈妈,我画好了。”妈妈拿过画看了一眼后,漫不经心地说了声:“猴子的后腿是这样的吗?”妈妈说这话时并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觉得有点不像。可没想到孩子却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她着急地说:“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犟了一会儿,妈妈并没说什么,孩子却变得眼泪汪汪的了。因为,她发现自己画的猴子与在幼儿园里老师画的猴子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冬冬显得有点丧气地说:“不一样,我和老师画的不一样,可我画不好。”她觉得自己画得不好,画得很不像。
为了鼓励孩子继续画画,妈妈试着问冬冬:“要不要再画一张?”可孩子眼泪汪汪地说:“不要,我不会画。”接着又说:“你要让我画,你看着......”
说完,她就使劲地用铅笔在画上乱涂,想把她认为画得不好、画得不像的画涂掉。面对孩子的这种"反常”行为,冬冬的妈妈并没有生气,也没有立即制止孩子,而是由着孩子“胡来”,并在边上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妈妈对孩子的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她知道,此时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孩子此时的行为只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孩子希望通过乱涂乱画来发泄自己的冲动。妈妈也知道,这种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辨别能力都不差,所差的只是绘画的表现能力。这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用笔和纸来表现自己所看到的、认识的客观事物。此时如果让这种消极的情绪继续下去,那可能永远地阻碍孩子对绘画的学习。因此,面对孩子的这种消极情绪反应,当母亲的自然不能无动于衷,而在积极地寻求对策。
不一会儿,孩子把画全涂黑了,赌气地拿到妈妈面前说:“好看吗?好看呜?”妈妈看了看,突然充满惊讶而又兴奋地说:“哎呀,太棒了,你是在画猴子夜里出去偷桃子吧?!你怎么会突然想起来的?”接着又说:“天太黑了,猴子在黑喑中什么也看不见了吧?这幅画看来与众不同,很有新意!”孩子本来在伤心、在赌气、在发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根本就没有想到什么。但听妈妈这么一说,觉得挺有意思,而且被妈妈那显得兴高采烈的情绪所感染,也马上高兴起来了。看着自己的画,觉得这里边还真有个故事于是就顺着妈妈的意思说:“猴子想偷桃子,可天太黑了,看不见桃树在哪里。”妈妈接着引导说:“那桃树在哪里呢?”此时的孩子,刚才那种消极的情绪巳经荡然无存了,开始进人新的故事的编绘过程。经妈妈一提醒,她就在猴子的前方、纸的边上画了一棵桃树,并把它涂黑,就像刚才涂猴子那样。不过,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
孩子继续保持着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不久以后,她在一次少年儿童的美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这一回合下来,冬冬的妈妈也更深地体会到,当儿童的绘画表现能力还有一定限制时,要求孩子画得“形似"还为时过早。这样往往会打击孩子绘画的积极性。因此,对年幼的孩子如“你画的怎么不像某某东西_之类的话要尽量少说,而对孩子绘画中的神似”则应多加鼓励。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对绘画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与孩子的生活中父母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引发出孩子强烈的负面情绪。如何帮她走出黑暗,还需要父母的冷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