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家庭学校社会 营造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2014年04月01日

如何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的良好育人环境,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父母会育儿网小编总结了一下有关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家庭是基础。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站。不少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期 待,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学“奥数”、考证书、上“占坑班”……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其实,这是对教育规律的扭曲,而很多 家长或浑然不觉,或无可奈何。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为根本,不能盲目地揠苗助长,甚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应 该配合学校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压”,把家庭变成“第二战场”。

此外,社会对人的评价机制、用人机制,对教育 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应该倡导正确的人才观,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观念。大力营造“身份无高低、职业无贵 贱”的社会风气,消除行业歧视,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使人们不再仅仅靠拼升学、拼职业赢得社会尊重。努力消除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让教育 回归育人的本真。

政府是主导。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事业,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按照4%的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不应用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宽松条件。

学校是关键。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个学生的进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1

来源: 作者:尹松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