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怎样指导孩子顺利通过早期友谊建设阶段

素质教育

2011年03月18日

15岁的孩子来说,友谊往往是一条生命线,被同龄人接受是至关重要的。不被同龄人接受,少年就犹如在大海屮绝望挣扎的一叶小舟;被同龄人接受,他们就站在坚实的人地上。父母千万不可以讽刺、挖苦.不炳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朋友。

谁是知心的朋友

做家长的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交朋友的基础是什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愿意对谁说心里话。为了达到了解的目的,甚至偷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跟踪孩子的外出活动。为此,我们特地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了解这些情况。下面这组中学生的调查结果,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你有没有知心朋友

学生自称 有知心朋友

77.2%

          没有知心朋友

22.8%

二、你愿意与什么样的同学交往(多项选择题)?

肯帮助别人

86.0%

待人热情

85.0%

有思想见解

78.9%

大方

57.6%

学习成绩好

39.9%

特会玩

15.4%

有文体特长

13.4%

长得帅(漂亮)

9.4%

家长有地位

3.1%

班干部

2.9%

三、你愿意对谁讲心里话(多项选择题)?

好朋友

98.5%

母亲

57.0%

同学

46.6%

兄弟姐妹

39.5%

父亲

30.5%

老师

13.8%

祖父母

3.6%

外祖父母

3.6%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首先应该关心的是那些20%左右的没有知心朋友的孩子。他们在学校,在一个近50人的小团体、几百人的大团体中,没有一个自认为知心的朋友,是多么孤独。作为家长,你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比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上面第二题的结果,孩子也许自己就会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受同伴的欢迎。你可以给他提供一些交往的机会或场所,带他去走亲访友,或者让他的同学或伙伴到你的家里来玩。你也可以培养他的兴趣或特长,让他与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有自信、有魅力、更有能力。

其次,从学生们对愿意交往同学的要求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在意这个人是否是班干部或家长是否有地位,他们需要的是他是否肯帮助人,是否对人热情,是否有思想见解。看来,我们无须对他们交往什么样的朋友而担心了。他们的要求是比较正确的,过多的指手画脚反而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孩子们对朋友的期待,往往是他们自己的缺陷或不足。表格第二项中那最受欢迎的优点往往是独生子女比较缺乏的。如果你的孩子在同学中找不到这样完美的人,他又会重新陷人孤独。应该告诉孩子,真诚、大方和热忱是需要交换的。你是否给予了你的同学这些情感,你是否热忱地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你是否有足够的思想见解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这些,决定了同学对待你的态度。真诚地对待你的同学或朋友,他们也会同样地对待你。

再次,孩子们的心里话看来主要是说给了好朋友,母亲在第二位,父亲在第五位。我们可以用“代沟”这个名词来替自己开脱,用管理者的身份来强调自己的“权威”。但天天相见不相知,情情相切不理解,事事要管无反馈的情况,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子女都是苦涩的果子,毫无美感可言,更无益于对子女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家长需要内省和努力,比如:母亲的第二位值得欣慰,但是否有娇纵之嫌?父亲的第五位实该检讨,生硬的管理,很容易被孩子视同陌路,这肯定不是您的意愿。那么就请你们努力一下吧,看什么时候您的位置可以提前一点。

从两个婴儿互有好感,到两个学生“拉钩”,发誓一辈子都当好朋友,这呰都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足迹。父母了解友谊发展的历程,才可以指导孩子顺利通过他的早期友谊建设阶段,同时也为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友谊奠定基础。友谊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使我们学会分享和协商,甚至可促进我扪的学业或学术成就。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