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11个月到满1周岁的的婴儿父母要怎么教育呢

素质教育

2011年03月17日

到了这个月龄,婴儿逐渐懂得了自己周围的人与人的关系。能清楚地分辨出父母与外人,也能分辨出外人中的熟人和陌生人了。婴儿也想积极地参加自己周围人的社会活动。大人也能感受得到婴儿在积极地"模仿大人",看到母亲用抹布擦餐桌,婴儿就会来到母亲的旁边用手抚桌子,看到父亲星期日用锤子做木工活,婴儿也会用勺子当当地敲桌子。

这个时期的婴儿最高兴的就是到比自己稍大一些的孩子玩的地方去,自己也能成为他们的玩伴。当然,真正玩到一起还做不到,但让自己拿拿他们的玩具、坐一坐他们的木箱汽车、把球传给自己等,这都是婴儿喜欢的事。乘公共汽车和电车时也是一样,对窗外的风景等没有兴趣,只注意身旁的小朋友,伸手去摸或与对方搭话,想与其一起玩。受到大人的表扬就得意,这种表现越来越强。大人让他"做个笑脸给大家看看"、"出个怪相"时,婴儿高兴的时候当场就做,大人一夸奖他,会现出高兴的样子。一直拿着玩具不放手的婴儿,你把手伸到他的面前说"把那个玩具给我吧",婴儿也会把玩具递给你。

婴儿也会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的是语言。叫他的名字时,会随着喊声转过头,听到"再见"会摆手或点头。这个月龄的婴儿听得懂的话很多,但能说的话到满1 岁时也就一两句,一般多为诸如"饭饭"(吃的东西)、"笛笛"(汽车)、"汪汪"(狗)、"扔"(扔东西)、"不"禁止)、"包"面包)等婴儿语言。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中,婴儿最早会说的话是"不"、"痛",由此可见生存竞争是激烈的。不过,也有不少的婴儿能听得懂很多话,已满1 岁了却还是一句话也不说。当然,说话早的孩子也不一定智商就高,所以,当婴儿满1 岁了还不会说话时,大人也不用着急。

母亲很能干,干活时不说话,给婴儿穿衣服、喂饭、洗澡都是默默地做时,婴儿就没有机会学说话。不经常用准确的语言与孩子说话是不行的,一般的母亲都会出于对孩子的爱,而不知不觉与孩子说话。

婴儿身体方面的运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一般的婴儿在这个时期都能扶着东西迈步了。大人拉着婴儿的一只手或双手,就能慢慢地迈步。走得早的婴儿能撒手摇摇晃晃地走。开始的时候常可见到右边的腿呈罗圈腿,或左边的腿有点拖拽着似的,两条腿的运动有些不同,但这不用担心。也有的婴儿下个月就满1 周岁了,还是既不会爬也不会扶东西站着,这种情况只要婴儿能自己坐着,其他方面的发育也正常的话,到1 岁半就能会走了。

婴儿的手也逐渐灵巧起来了,能打开瓶盖、拔电线插头、拧煤气开关等,所以一时也不能疏忽了。

婴儿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见到楼梯就往上爬,常可见到不太会走的婴儿居然能爬到2 楼上去。有箱子就会钻进去。拿到塑料袋就往头上套。如果你忘了收墨水瓶,他就会开得到处都是墨水。看到热水瓶,就会把水弄洒。看到婴儿做这些危险的小情,母亲必须斥责孩子。斥责婴儿好吗?不用说答案是肯定的,危险的事情必须禁止。但是,这时的批评并不是道德教育,在这个时期记住被批评的事,不会认为是不好的事情。防止婴儿发生烫伤、坠落等事故,是父母的责任。

在婴儿开始做危险的事情时,母亲说一声"不行",造成一种能中止婴儿行动的条件反射,是这个时期斥责孩子的意义所在。

必须用简单、明了、总是同样的口气来制止婴儿说"不行"。说了"不行",婴儿就停止危险动作了的话,就要及时地夸奖他,这一点更有必要。听从了大人的警告就会被表扬,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婴儿的教育。

+1

来源: 作者:liq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