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级跳到五年级的冬冬遇上了一大学习难题:英语。从来没接触过英语的读和写,更没有背过一个英文单词的她,虽然凭着自己听和说的硬功夫,在课堂上还能够应付,但是到了写作业和考试,就麻烦了。一天,冬冬有些不开心地对妈妈说:“我用一节晚自习课都记不住一个单词。”妈妈听了这话,真有些心疼孩子,决定帮她一把。
妈妈:“我觉得你的记忆力挺好的,平时我记不住的事儿总是你帮我记,单词也肯定没问题。”冬冬对这种一般性的鼓励有一种抗拒:“不对,我就是记不住!”妈妈:“那好吧,今天我们来记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这七个单词怎么样?”妈妈选了一组自己也没记清楚的单词,决心和女儿一起走出困境。她给女儿和自己各准备了一张纸和一枝笔。
冬冬:“天哪!七个,不可能!”妈妈:“你还没试呢,怎么知道?我现在也没背下来呢,咱们一起来。星期天,怎么说?”
说是女儿的长项,女儿说完后,妈妈说:“咱们试着把它拼写下来,错了也没关系。”妈妈一边拉长了音重复着“星期天”的英语读音,一边在纸上拼写着,并且“勇敢”地犯了些错误:把“Sunday拼成了Sangday。当冬冬也拼写完后,妈妈又和冬冬一起查字典。
妈妈:“哈哈,我拼错了,原来不是an是un,也没有g。这下我会了。”看着妈妈发现自己错了还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冬冬也放松了许多,并且和妈妈一起讨论起哪些字母该发什么音,自己为什么会出错。
就这样,一边试拼,一边查字典,冬冬和妈妈很快有了这七个单词的正确拼法。
这时妈妈又有了新的建议:“咱们不看刚才查出来的单词,把纸翻过来,再猜一遍怎么样?”
冬冬大叫:“不行,我还没记住呢!”妈妈笑道:“我也不相信我能都对,但我想知道这次我会犯什么样的错误。”母亲那种要探究自己会怎么犯错误的态度,感染了女儿,两人又开始了第二轮“猜”单词。
就这样,母女俩说着,写着,核对着,分析着……在错与对的冲突中,记忆在迅速地巩固。不到半小时,七个单词冬冬全都能顺利地写出来了。
本来觉得根本不可能的事儿,终于实现了,欣喜得冬冬在床上直翻跟头。
妈妈想让冬冬对这次成功的经验有进一步的认识:“记单词很少有人能一次就写对的,关键看你敢不敢猜。勇敢地去猜,犯上几回错误,以后就记住了。”
冬冬自己的总结则更让母亲惊讶:“如果我记一个单词需要犯十回错误,那我最好在考试前把这十回错误都犯了,考试的时候我就能对了。”
从三年级跳到五年级的冬冬遇上了一大学习难题:英语。从来没接触过英语的读和写,更没有背过一个英文单词的她,虽然凭着自己听和说的硬功夫,在课堂上还能够应付,但是到了写作业和考试,就麻烦了。一天,冬冬有些不开心地对妈妈说:“我用一节晚自习课都记不住一个单词。”妈妈听了这话,真有些心疼孩子,决定帮她一把。
妈妈:“我觉得你的记忆力挺好的,平时我记不住的事儿总是你帮我记,单词也肯定没问题。”冬冬对这种一般性的鼓励有一种抗拒:“不对,我就是记不住!”妈妈:“那好吧,今天我们来记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这七个单词怎么样?”妈妈选了一组自己也没记清楚的单词,决心和女儿一起走出困境。她给女儿和自己各准备了一张纸和一枝笔。
冬冬:“天哪!七个,不可能!”妈妈:“你还没试呢,怎么知道?我现在也没背下来呢,咱们一起来。星期天,怎么说?”
说是女儿的长项,女儿说完后,妈妈说:“咱们试着把它拼写下来,错了也没关系。”妈妈一边拉长了音重复着“星期天”的英语读音,一边在纸上拼写着,并且“勇敢”地犯了些错误:把“Sunday拼成了Sangday。当冬冬也拼写完后,妈妈又和冬冬一起查字典。
妈妈:“哈哈,我拼错了,原来不是an是un,也没有g。这下我会了。”看着妈妈发现自己错了还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冬冬也放松了许多,并且和妈妈一起讨论起哪些字母该发什么音,自己为什么会出错。
就这样,一边试拼,一边查字典,冬冬和妈妈很快有了这七个单词的正确拼法。
这时妈妈又有了新的建议:“咱们不看刚才查出来的单词,把纸翻过来,再猜一遍怎么样?”
冬冬大叫:“不行,我还没记住呢!”妈妈笑道:“我也不相信我能都对,但我想知道这次我会犯什么样的错误。”母亲那种要探究自己会怎么犯错误的态度,感染了女儿,两人又开始了第二轮“猜”单词。
就这样,母女俩说着,写着,核对着,分析着……在错与对的冲突中,记忆在迅速地巩固。不到半小时,七个单词冬冬全都能顺利地写出来了。
当然,要让孩子真的认识到犯错误未必是坏事儿也不是很容易的。
上周,孩子把辩论题“犯错误”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带到了学校,马上就被老师否定了:“犯错误?既然是错误,本身就表明是坏事儿,怎么会是好事儿?真是的,题目就不对,还有什么可辩论的。”
看到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不怕犯错误的信心又受到了打压,爸爸给孩子讲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的白川英树等人在合成聚乙炔的实验中的故事:因为一次错误操作,放入了过量的催化剂,所以才成功地合成出了有银白色光泽的聚乙炔薄膜,打通了实现有机聚合物导电的通道。
真的,回想我们自己所走过的路,从走路吃饭,到工作交友,有多少东西是从错误中学会的?有多少东西是因为犯了错误才记住的?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孩子不犯错误,也没有理由让孩子觉得犯错误是那么可怕。无论是在学习现成的知识经验,还是在探索一条未知的新路时,那种不怕犯错误,跌倒再爬起来的精神,都会成为支持一个人走好人生旅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