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低龄化好耶?坏耶?这个问题似乎早有答案了,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年前就明确提出:“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也许是脑快手快,对新生事物有着敏锐的感觉,故“娃娃们”也的确青睐“虚拟世界”。细数国外顶尖级别的网络高手,又有几个不是从花季少年时“泡”网起步?美国15岁的电脑专家波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波奇三年前上网,后在“玩”中发现个人网页设计是一项空白,于是便办起一家名为“有求必应”的网页设计公司,为客户每设计一个网页收费300~500美元,生意十分兴隆。如今已是腰缠万贯的波奇说起自己的成功经验也毫不隐讳:“不入网焉知网中自有黄金屋?这还得感谢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使我得以早早触网!”
据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了解,在美国,像波奇这样的网络少年才俊越来越多,以至于电脑、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已经开始取代快餐业而成为青少年们假期打工的首选行业了。据美国劳工部统计,15~19岁的青少年从事电脑与数据处理工作的人数,已从1994年的5000人飙升到1999年的43000人。在“思科”打工的方方4年前来到美国时,连网络为何物都还不大清楚,而如今却成了“思科”某部门的技术骨干。说起往事,他感慨颇多:“也许是咱们中国人在电脑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才能吧,刚到美国时,我才13岁,但几乎是触‘网’就迷……现在虽然还在校念书,但只要我兼职的那个部门出现技术难题,我便立马放下课本前去‘救火’。”方方是“思科”的兼职人员,薪金没有定数,但几年下来,至少也挣下了7位数的美元。“如果你在30岁之前还没有成为百万富翁,那也就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了!”流行于美国硅谷的这一句牛气冲天的话,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身互联网的青少年们的名言了。
我国城市里的青少年上网者越来越多,且网龄也与国际“接轨”呈低龄化趋势,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当是好事一桩。比如笔者前面提到的那位14岁的小网友,年少志高:“想做中国的比尔“盖茨!”这种缘“网”而来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足以使我们这些手足无措的成年人汗颜。小网友不仅嘴说,而且手做,前一段,他为他的“爬格族”叔叔组装了一台处理文字的486电脑,并自己编写了几种新颖的小游戏软件供小伙伴们消遣娱乐。
“网络英雄出少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家长至今对网络还退避三舍。究其原因无非是:一则网络浩瀚无边,内容良莠不分,有黄色、有赌博、有血腥、有鬼怪,孩子看了难免不受影响;二则是怕孩子沉迷网络,耽误学习。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关键看利大还是弊大一虽然网上确实有一些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但毕竟只是极少数,而且只要你不主动去找,它一般不会自动出现在你面前。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是现今世羿上最广博的知识海洋,要想让孩子立足于现代社会,就离不开互联网,就要试着去做一名“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挡住孩子融入现代生活的大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站大都比较“干净”,少有“色”网和“血”网,故而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从技术上来讲,现在有不少国人开发的软件,可以过滤网上的黄色网站、可以防止电脑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足以令家长们放心。其实,即便是上网游戏,只要有节制有选择,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网上游戏也是锻炼孩子动脑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手段。另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孩子的网上活动,父母们也应该主动学习一些电脑、网络方面的知识。引导得好,孩子受益无穷,很可能从网中飞起一条“龙”;但如果不加引导,孩子的抵抗能力弱、辨别能力差,也可能受害不浅,从网中爬出一条“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