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让孩子亲近科学

素质教育

2011年03月11日

最近,从互联网上有这样一条信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对上海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了近10年的跟踪调查。4次调查结果显示,依照国际方法和标准测定,虽然上海公众科学素养在逐步提髙,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这些差距形成了当前上海经济快速发展与市民科学素养偏低的反差。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条消息也给我们所有的人敲响了警钟:必须尽快提髙全民的科学素养。否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要受到制约。那么,科学教育从哪儿抓起呢?

前不久,我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在京召开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与会者有来自亚洲、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教育官员、科学家及中国的科学教育专家、学者。尽管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教育水平有很大差异,但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产生的社会变革,大家都深切感到:以往的科学教育内容、体制及手段,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今后,科学教育将出现以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一、科学教育理念由掌握科学演进为理解科学;科学教育目标由传授知识转化为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特别是批判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的方式(学校教育),由教师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有个性的、主动的、完整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往的科学教育内容是以科学理论体系为主体,随着新的科学理论的不断出现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传统科学理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受到了致命的冲击,不少国家开始把技术的发展及成果引入到科学教育中,提出应该把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以便于学习者理解科学、了解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影响,对科学进行思考。这一变革由分科教学演进为综合教学并通过主题教学来体现,比如:“生命”一生命的同一性、多样性、生物圈与可持续发展……再比如:“物质”一我们是如何了解物质的?人们是如何发现这些知识的?又是如何对这些知识加以肯定的……

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专家提醒,总之要淡化课程的学术性,使大多数孩子对学习科学感兴趣。因为,传授科学最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某些事物为什么产生,它是如何产生的。学习者从中可以了解科学的由来、发展,认识科学的价值,科学技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学习批判性的思维方法。

三、科学教育要着眼于每个人,虽然他们并非成为科学家。对于普通学习者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更适合的科学教育内容呢?换句话说,一个非科技专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呢?首先,他们不能是“科盲”。他们应能够阅读科学书籍,写出关于科学的报告而非科学报告,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自然,解决面临的困难。

四、由于学校教育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因此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在学校里进行。而非学校教育资源却会为此提供积极有利的配合和补充。非学校教育资源是指家庭、传媒、博物馆、展览馆、开放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报告会、竞赛活动等等。近年来,非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各国政府.教育部门及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馆、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不少高精尖科研基地、实验室也特辟场地和专业人员为青少年提供观摩、体验的机会;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更是学生们施展才干、提高能力的舞台,最为重要的是它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在与环境交流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以及体验,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对他们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1

来源: 作者:fangyu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