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运用榜样是一种艺术

素质教育

2011年03月10日

当你对孩子夸奖另一个孩子时,他常常会找出人家的毛病,老大的不服气,非常的不虚心。当家长批评孩子考试分数低时,他马上说:“还有比我更低的呢!”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就会说:“你怎么不跟好的比,专跟差的比?”并得出一个结论:“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当你夸奖某某同学多么多么好,希望孩子跟他做朋友,向他学习的时候,又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你越让他去找人家玩,他越不去;你越想让孩子喜欢人家,他越讨厌人家。反其道而行之,成心和你作对,气得你七窍生烟!

站在家长的角度,这些孩子确实可气。然而我们可不可以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一下,也许,这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

亲贝网专家称,没有一个人愿意否定自己,没有一个人愿意别人贬低自己,孩子当然也是如此。偶尔的贬低还可以勉强承受,经常的貶斥是谁也不能接受的。如果老是接受否认自己的信息,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生存毫无价值。穷困潦倒的孔乙己,还要炫耀自己识字的本领;没人看得起的阿Q,却偏要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周围人逼出来的,若有平等宽容的氛围,是不会出现阿Q的。

所以,经常遭批评的孩子,只好被迫学习为自己的生存辩护。为生存辩护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证明我有价值,证明自己有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我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如果我处处不如别人,那就真的毫无价值了。

孩子证明自己会剥鸡蛋皮,成绩差的孩子证明还有人比自己更差,都是这个意思。这比阿Q强多了,因为他们说的是事实,用的是“别处胜利法”而不是“精神胜利法”。他们表面上和家长对着干,其实是一种被动的防守,一种可怜兮兮的申诉。他们在竭力保护自己剩下的那一点自尊。这难道不好吗?如果你说一个孩子没出息,他立刻“谦虚”地承认:“我是没出息。”你说一个孩子处处不如人,他马上由衷地赞同:“我处处不如人”。那倒更危险,更可怕了。当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有可能是一种虚荣心,但是请注意,对于孩子来说,虚荣心和自尊心常常是搀和在一块儿的,我们一定要细心地分辨,保护其合理的内核,不要一概否定。

那么,孩子拒绝榜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你越让他向好学生学习,孩子反而越疏远好学生呢?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我把这种榜样叫做“压迫型的榜样”。孩子知道:“每当你提到这个榜样的时候,我都要挨批评。这个榜样给我带来的都是不愉快的体验,他实际是我的‘灾星’。”按照条件反射的原理,孩子很难不讨厌他。你还想让孩子和他一起玩儿,和他亲近,向他学习,这可能吗?孩子不恨他就不错了。家长们都知道一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当然不错,但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榜样的力量是无效的。还有的时,如果运用不当的话,榜样的力量甚至是有害的。

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专家提醒,运用榜样是一种艺术。第一,不要去“树立”榜样,而要创造一种情境,其中有许多榜样,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榜样力量的前提是自愿选择。没有自愿选择的树立榜样,和包办婚姻差不多。

第二,不要在推荐榜样的同时,批评自己的孩子,不要进行贬低性的比较。如此,榜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1

来源: 作者:fangyu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