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如何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

素质教育

2011年03月08日

孩子的有些要求并非无理,但又显然不恰当,可孩子却很坚持,这时候怎么办?

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小花平时胃口不太好,长得有些瘦弱。为了让她长得壮实些,妈妈做饭时尽量变花样。有一天,小花忽然提出中午要到学校去吃“小饭桌”。她妈妈说:“学校的饭菜质量怎么也不如家里,而且不一定和你的口味,还是不去为好。”小花不听。爸爸出面劝阻,小花仍然不听。

僵持了几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花妈妈和我谈起这件事。我觉得小花之所以坚持要在学校吃午饭,主要可能是想吃完饭后在学校多玩一会儿,于是便和小花妈妈共同商量了一个办法。

晚上,妈妈对小花说:“如果你非要去不可,可以试试。”交了90元钱,小花开始吃“小饭桌”。才过了3天,小花就不干了,说是学校的饭不好吃,而且吃完了饭也不让玩,坐在那儿写作业,没意思。小花妈妈说:“那可不行。既然这是你自己决定的,你就必须坚持吃完这一个月。”为了保证小花的营养,她有时中午给孩子带一点吃的。

一个月后,小花说:“妈妈,您说得真对。以后,我什么都听您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小花妈妈在和孩子意见不一致而孩子的意见明显不正确的时候,一共走了四步棋。

第一步,向小花说明自己的意见,耐心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命令或批评。这是一种平等协商的态度。

当小花坚持自己意见的时候,小花妈妈走了第二步棋:让步。不把家长的意见强加于孩子,按孩子意见办,虽然明知道这样做她会吃亏。这表现了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表现了家长的宽容态度和不急不躁的良好心态。等到小花反悔,要求回家来吃饭的时候,小花妈妈走了第三步棋:让她坚持一个月,不能立刻回来。这意思是说:你自己做的决定,你必须承担责任。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是真正的严格要求。如果小花妈妈马上让小花回家吃饭,那就是所谓“心软”,对锻炼孩子意志品质、责任感,都非常不利。

但是,小花妈妈并不是不心疼孩子,她走的第四步棋是:适当给小花带点吃的,以补充营养。她传达的信息是,既严格要求孩子,让她对自己的话负责任,又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小花最后并不认为妈妈心狠,而是认为妈妈有先见之明。这既提高了妈妈的威信,又进一步加强了母女亲情。

这个“小饭桌事件”特别发人深省的一点是:许多事,得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有时明知道孩子的决定是错的,也应该让他去试一试。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强加给孩子。成功的体验自然绝对需要,失败的体验也不可少。小花通过“小饭桌”事件,就体会到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道理。如果没有这件事,一味空讲这句格言,小花绝对不服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花这次失败体验,并未伴随着她妈妈的讽刺、打击和贬低。即使事实证明小花错了,妈妈也不说风凉话,不幸灾乐祸。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有那种增加生活经验,又不造成自卑的失败体验的做法,才是高明的。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