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考虑别人的情感,人就能怀着善心来行动。小孩子有天然的同情心,比如不愿看到动物受伤和其他孩子哭泣。教他注意别人的感情和表达温柔之情,能增强他的同情心。表扬他的善意行动。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和善地对待孩子,使他体验关怀。
与自然和谐共处。一起外出,观看日出或动物的活动。和孩子一起安静地坐在
野外。去野营和种树。
乐观谈论身边的美好和快乐。严格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传媒中的暴力和丑恶会使孩子形成对世界的恐惧和扭曲的印象。面临内心的恐惧易使孩子产生侵犯等行为问题。
让孩子认识到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当讨论世界上存在的问题时,谈谈自己能为此做点什么。潜移默化地向孩子渗透积极的观点,如“每个人都有优点”、“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等,使它们成为孩子生活态度的一部分。
原谅和解决问题自尊和自信不是在优异中产生的,而是从接受错误和失败并战胜它的能力中产生的。孩子能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不隐瞒错误,也不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尝试。要帮助孩子思考,鼓励他试着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形成“我能行”的生活态度,并使之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安静不打扰孩子,让他专心地玩和学习,鼓励他沉思。教孩子听故事、听磁带来放松自己。要逐渐让孩子了解不同的人对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别在孩子面前贬低某个人、团体、宗教、种族等。告诉孩子:“有些人相信……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如果他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个答案,问问他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自我接纳这种品质是在无条件接受自己的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如果你在孩提时代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就会流露出这种自信。明确地告诉孩子:“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批评一定要对事不对人。“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还可以在批评里加人赞扬:“你很聪明,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快乐教孩子珍视自己和别人的快乐。——珍妮拿着你给她的礼物多高兴。”我们希望孩子最终懂得,快乐是一种选择。
让孩子了解使自己快乐的方法一玩喜爱的玩具,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在洗澡盆里面玩。始终对孩子说积极的话:“玩得高兴”、“过得快活”、“做你喜欢的事情”。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指导,也许最关键的是我们平日的言行举止所表达的观念。而这正是对我们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