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里,孩子要买玩具汽车。妈妈说:“家里有好几十辆了,不能买。”孩子不走,眼睛看爸爸。爸爸说:“买!不就十几块钱吗?我花得起!”妈不再坚持,孩子得胜了。饭桌上,孩子把爱吃的菜拉到自己面前,不给别人吃。爸爸看不下去,说:“太不像话了!怎么这么自私。”孩子赶快看妈妈。妈妈说:“你这么大个人和孩子争口吃的,你累不累呀!吃顿饭都不得安生。”爸爸不言语了,孩子得意。
这些家长的做法,是很危险的。
我们来看个正面的例子。
甜甜妈妈批评甜甜,甜甜做出哭腔说:“我找爸爸!”妈妈把门打开,说:“去找你爸爸吧!”等爸爸回来,甜甜就赶快到他那儿去套近乎,甜甜妈妈估计甜甜要开口告状,就抢先说:“今天我批评你闺女,你闺女要找你告我的状。”然后把亊实说了一遍。爸爸对甜甜说:“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甜甜说:“我不是也没说什么吗?”甜甜的小计谋没有得逞。
孩子都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都善于钻空子,利用家长之间的不一致达到自己的目的,对这一点,家长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和适当的对策。甜甜妈妈坚定机智,甜甜爸爸能够配合,甜甜没有空子可钻,这其实对甜甜有好处。如果甜甜空子钻成了,争取到了爸爸的援助,和爸爸结成了“统一战线”,否定了妈妈的正确批评,那实际上就助长和加深了她的错误。下一次,甜甜就可能和妈妈站在一边,利用妈妈来抵制爸爸的正确批评,这样左右逢源,不但加深了错误而且孩子还学会了狡猾,害处是很大的。
这里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家长都不要有私心。如果一位家长想讨好孩子,或者拉拢孩子和另一位家长作对,形成2:1的态势,那他就必然失去公正,袒护孩子的错误。他自以为得计,其实是被孩子利用了。这种为了自己的私利置孩子的前途于不顾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孩子长大了,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对袒护他、拉拢他的家长不一定孝顺。私心是教育的大敌,也是自己的陷阱。
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保持一致,特别是对比较重要的问题,更是如此。为了避免在孩予面前出现矛盾,最好事先商量一下,统一口径。来不及商量的,可以暂不表态。比如孩子跟妈妈说要买什么东西,当妈妈的意见是在两可之间时,就应先问:“你征求过爸爸的意见吗?”孩子若说爸爸已经同意了,妈妈也最好核实一下。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我说了就算”的架势。自以为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威信,其实却往往输在了孩子的小伎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