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导致孩子不求甚解的五种原因

素质教育

2011年02月18日

好多家长反映,孩子遇到问题是给他解释,他总是没听两句就说知道了,对于这种不求甚解的孩子该怎么办呢?亲贝网专家解释,因为孩子还小,知识有限,对很多问题不可能达到像成人那样“甚解"的水平。当然,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总是毛毛躁躁,也有必要在教育中帮助他调整一下。下面,亲贝网就来分析一下导致孩子所谓“不求甚解”的原因:

1、性格使然。性格活泼的孩子思维敏捷,反应灵活,但是,由于他们广泛地接触事物,所以,注意力极容易转移,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也很难太深刻,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就忙着关心另一个问题去了,因此就显得毛毛躁躁,“不求甚解”。

2、为满足虚荣心或维护自尊。有时,孩子出于虚荣心,在问题还没搞懂的情况下,就声称“我知道了”,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有的时候,孩子似懂非懂,但又怕别人说他笨。有些父母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耐烦,或者曾经说过“还没听懂呀,小傻瓜”之类的话,就更容易导致孩子不懂装懂。

3、贪玩。有的孩子玩性大,为了争取自由玩耍的时间,他没有多大的耐心听父母讲解,因此,以敷衍的态度说“我懂了”,好抽身去玩。

4、父母的讲解方式失当。有时父母给孩子讲过于深奥的问题,或讲解语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讲解条理不清,不简洁明了,孩子会觉得父母口罗口罗唆唆,很厌烦,为了避免继续难受,他会选择最好的逃脱方法,那就是告诉你“我已经听懂了”。

5、对所讲的问题没有兴趣。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兴趣的领域,如,有的孩子喜欢探求天体运行的奥秘,有的孩子喜欢捉摸汽车的原理,如果碰到的问题是孩子不感兴趣的,他就不想花时间去求“甚解”。

6、惧怕权威。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显得高高在上,孩子不敢亲近,那么,孩子即便对某些问题想求“甚解",也不敢开口,只好不懂装懂,“不求甚解”了。

+1

来源: 作者:fangyu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