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及时反馈孩子行为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素质教育

2011年02月18日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经常指责和数落孩子的父亲,用留言条的形式向孩子表示了肯定,并由此获得了一种全新的父子关系。首先,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要祝贺这位幸运的父亲。

正如这位翻然醒悟的父亲所言:不断地肯定、欣赏、夸奖和鼓励孩子的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进步和很不起眼的优点,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使父母和子女都幸福的一条捷径。

无论日常生活经验还是心理学研究成果都告诉我们,要想对孩子的行为施加影响,比较有效的方式无非有两种:一是为孩子提供行为榜样,引导他们去模仿;二是对孩子已经出现的行为及时给予反馈。对孩子行为的反馈通常是:如果希望孩子经常表现出某种行为,则在孩子出现该行为时对孩子表示肯定和鼓励,甚至可以对孩于施以奖励;若不希望孩子出现某种行为,则在孩子出现该行为时对孩子提出批评或进行惩罚。两相对比,前者更容易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后者在阻止孩子的某些不恰当行为方面虽有明显效果,但单凭这一种方法很难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塑造。单纯运用指责或惩罚,一方面容易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降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削弱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如果不在指责的同时向孩子指出父母希望孩子怎样做,则孩子会不知所措。为此,对某些行为的指责和惩罚必须同对另一些行为的鼓励和巩固结合起来。

具体到如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反馈,有一条基本的原则是:对孩子的指责或惩罚一定要针对具体行为,不能针对孩子个人。反过来,对孩子的肯定却不一定指向具体行为,而要时常对子女表示无条件的肯定和接纳,向子女表示对他(她)的爱和关怀。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正常发展。

从上述意义上讲,这位父亲做得还有不够的地方。虽然如他自己所说,他在留言条中对孩子表示了欣赏和夸奖,但若仔细分析,仍可以找到一些需改进之处。一则,他写到:“我认为王鑫一点儿也不比别人逊色……”当然,我们对此亊的前因后果不甚清楚,但此话潜藏的信息是(有人认为)王鑫(至少有某些方面)比别人逊色。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许会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信任和肯定,但在稍微敏感一点的人读来,对其言下之意会感到不舒服。再则,儿子当日中午的表现,最值得肯定的恐怕要算他体恤父亲的病痛,自觉承担自己极少伸手的家务劳动,不仅没有因为没人照顾自己而“生气”,而且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平实的留言对父亲表示了关切。可以说,他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并不是父亲心目中那个被“照顾惯了”的“娇儿”。可惜,父亲的留言没有对此做任何表示。他完全被儿子所写字条中的一点格式错误所吸引,主要针对儿子写的字条来评价。也许很多读者和我一样,在读父亲留下的字条时,虽然也能感到一点欣赏,但还是觉得有些勉强。

父亲在留言条中流露出的评价和情感与他对儿子的认识有关。从他自己的叙述可以看出,他比较关注孩子行为的消极方面;容易对孩子做出“不太好”的估计。当他卧病在床时设想孩子“一定会有些反应”;他对儿子平常吃饭状况的总结是“狼藉”;看到儿子留下的字条时,他似乎没有多少感动,他关注的是书写是否用功,格式有无错误;他说自己以前常对孩子“申斥、指责和数落”……对这位父亲而言,要真正做到对儿子不断地肯定、欣赏、夸奖和鼓励,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他必须调整自己观察和评价孩子的视角,尽可能多地从积极的方面去关注和评价孩子。

庆幸的是,儿子从这次偶然的交流中.体会到了父亲的好意,并由此掀开了这对父子关系的新篇章。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中国传统而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常常是比较含蓄的,面对着常被你批评的人,表示欣赏或接纳不是件容易的亊。基于这种情形,写留言条也许是一种比较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方式。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通过留言条,可以避免当面表达可能出现的尴尬,同时又能使双方的感情或意见得以沟通,以达成相互理解。对那些经常觉得有些话不好意思讲出口或害怕当面交流的人来说,写留言条真可算是与人沟通的一条捷径。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