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儿童怎样戒网瘾?

素质教育

2011年02月17日

游戏、交流、阅读色情资料以及调用各种软件、享受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服务等有可能导致儿童过于沉湎于网络,逐渐脱离现实世界,形成人格发展障碍。一些研究者将此“病”命名为“网瘾"。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者正在对青少年的“网瘾”进行研究,他们调查了100名青少年交互网用户,发现其中22名认为他们使用互联网时有类似吸烟上瘾的感觉,有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已受到伤害。

对“网瘾”,我们既不能神经过敏,认为只要喜欢上网就是“网瘾”,也不能对此毫不介意。在孩子一开始使用互联网时,家长就应该了解一下关于“网瘾”方面的知识。

“网瘾”并不是一种新出现的“媒介病”。早在六七十年代电视普及时期,一些儿童曾被专家“诊断"为“电视瘾”,而后,又有青少年被认为是患有“电子游戏瘾”。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可提出如下“诊断指标”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网瘾”:

①接触量过多。平均每日接触4小时以上。

②不加选择地上网漫游。没有明确的目的,但就是不愿意停下。

③除了上网,对其他活动一概概不感兴趣,尤其是对与人交往不感兴趣。上网成为最好的精神寄托。

④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如果只有其中一两种表现,比如,在假期中,儿童、青少年可能每日上网3~4个小时以上,但仍对其他活动非常感兴趣,还不能说是有“瘾”。如果同时具备上述四种表现,那么,就需要寻找心理咨询老师了。

“网瘾”的最大问题是:诱导儿童一步步脱离现实生活,越来越依赖幻想世界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儿童就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出现交友困难、人格发展障碍、学习成绩下降等。受挫后,就更喜欢逃避到幻想世界中去。这类儿童实际上是拿电视、电子游戏、互联网等媒体当做缓解压力的“药物”。过度依赖这种“药物”,就会失去在现实中生活的勇气。’

在此,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建议,家长要培养儿童网络使用的自制力。所谓自制力包括两点:第一,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教育儿童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最好平时用较少的时间进行网络通信等,在节假日集中使用。第二,切不可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家长应该主动帮助儿童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