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老外的面孔看起来是一个样;老外也常奇怪:中国朋友长得怎么那样的相似?
远远地看见一队统一着装的幼儿园孩子,你会觉得,他们都像是按统一标准、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接下来会怎样呢?当我们有了一个(也正是因为只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会倾向于用一些“标准的孩子”的特点看待自己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有些地方与“标准的孩子”不同的时候,我们就会老大的不放心。
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育婴专家提出,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我们更会这样。在我们的头脑里,常常有一幅“好孩子怎样学习”的图画:好孩子学习的时候,一般都坐得很端正,通常也显得很安静;好孩子总是早晨起来读书,晚上做好功课后就早早地休息;好孩子学习的时候一般不让别的小朋友来打扰,更不会一边嘻笑,一边做作业;好孩子对所有学业上的问题都会孜孜以求,从不轻易放过……
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你马上就会发现有许多令人“伤心”的地方:他看书从没有端正的时候,要么斜靠在床上,要么把脏兮兮的脚丫搁在桌子上,跷得比头顶还髙;他早晨总是爱睡懒觉,连准时到校都需要你和他的共同努力,更不用说自觉地起来读书了,把所有的作业都压到晚上你准备睡觉的时候做;他做作业的时候旁边非有小伙伴不行,他总是喜欢一边和小朋友说笑,一边读书写字;他才小学一二年级就已经“偏科”了,只喜欢进行口箅练习而不喜欢背书,不喜欢抄写课文……
等到你和别的家长交谈的时候,或许就会开始列举自己孩子的种种“缺点”,而夸奖别的孩子拥有的种种“优点”……其实,对这些现象,既不能简单地概括成优点,也不能笼统地指责为缺点。也许把它们叫做特点更恰当。
有许多细心的心理学家,很注意对怪孩子进行仔细地区分。在他们看来,尽管孩子都同样地显得天真烂漫,但却又各不相同。即使是刚刚进人学校的孩子,也巳经开始显示出“学习风格”的不同。所谓学习风格,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各不相同的方式。学习风格既可能导致孩子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偏好,也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具体内容的时候形成迥然不同的学习习惯。像我上面提到的现象,就分别属于学习风格中的“坐姿偏好”、“学习时间与活动性偏好”、“认知加工的内容偏好”等问题。
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格差异,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亲贝网育婴专家提出:
一、基本的态度应该是“接受”
人们很难解释每一个人的学习风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学习风格的不同似乎是儿童天然的东西,是每一个孩子不同于别的孩子的“特点”,是不能用“好坏”标准来简单地加以评价的。作为家长,应该接受自己孩子的这些行为特点,就像接受自己孩子的相貌一样。
有了这样的态度,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就是: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怎样学习的。了解了孩子的学习风格,才能谈得上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每天都能知道孩子的作业上有几个叉叉,每次考试后都能记住孩子得了几分,这并不能算是对孩子的真正了解。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应该重于关心他们的学习结果。
二、基本的策略应该是“适应十引导”
尽管学习风格更倾向于是孩子“天然”形成的“特点”,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对这些“特点”采取不闻不问的做法比如说,孩子喜欢躺着看书,这个特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有人解释说,人躺着的时候,血液更容易流向大脑,以供应足够的营养。这种解释是否科学我们还无法肯定,但有一点我们无法回避:躺着看书不方便,且容易影响视力。所以,我们既不能责备孩子,也不能完全由着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慢慢地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到其他的可以接受的看书姿势。
究竟该怎样去适应和引导孩子,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亲贝网提醒家长要用客观的方法来给自己的孩子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