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怎样提高孩子的创造力,父母适度指导是关键

素质教育

2011年01月27日

美国心理学家布里通过研究发现:在幼儿探索和操作材料时,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多幼儿参与此项活动的程度就越低。成人越是完全介入,幼儿参与活动的时间就越短......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过程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过程。儿童在开始探索世界时,就已经具有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像新作品的能力,而家长适当地干预、指点、示范能够促进创造行为。

▲提供材料,让孩子自由操作,习得经验。

孩子喜欢触摸、摆弄或拆卸多种物体,这就提示人们: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特点应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的体验以及操作活动的机会。因为孩子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在对事物的探索过程中,能够扩展运用材料的方式,获得各种知识。如:胶泥软易变形:水会流动、无色;黄和红混合产生橙色;一些木头比另一些木头容易锯断:两块小积木合在一起便和一块大积木一样大......这种学习丰富了孩子创造的机会,同时在自由探索氛围中使孩子对媒体保持浓厚的兴趣。

这就要求家长具有一种特殊的指导技能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需要参加实验,形成假设,获得大量信息和感受,家长要尽量少干预: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要急于宣布结论或提供答案。只有在幼儿缺乏自信心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活动的时候你才介入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还有更多别的方法吗?”激发孩子的思维不断深化,防止它停滞在同一发展阶段上,同时询求幼儿有无新的需要,新的办法,接着继续寻找,提供材料,这些都能再次引起创造动机,激发孩子投入创造过程,当孩子在活动中操作某种材料的时候,家长不应该期待孩子去制作一个完备的作品。当然有些4岁孩子能够这样做,但是许多儿童还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对多数幼儿的这种期望就是一种不合理的创造目标。同时,成人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操作材料,以使他们从中得到真正的满足。这种活动一般一次应该保持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

▲不给孩子提供摸仿的范例,促使经验转化为创造力

模仿不是创造。真正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就是不给孩子提供模仿范例。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他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儿童内部的知识是通过他的心理体系与他的环境之间反复的自动扩大相互作用的循环而构造的。因此,儿童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把他一次发现的东西与另一次发现的东西相吻合,把他的发现与其他儿童的发现相吻合,不断创新。记得,有位教师曾这样表扬孩子的“创造性":用不同颜色纸剪成不同的花纹,装饰放信封的盒子。这个活动无论具有什么教育价值,但其实质完全是模仿老师,真正的创造力则不在其中。不要给孩子范例,而要尽量给孩子提供材料,帮孩子表现材料。如运用贝壳、水草或沙子作装饰材料,用树皮作衬垫创作出立体的多层的复合的放信盒子。有时候,孩子会央求家长:“替我出个样子,我来涂色。”“替我做匹马吧!”诱引成人为他们寻找范本,聪明的家长不是简单地按孩子的要求去做,而是和儿童谈话,去了解儿童深层需要,在一对一的亲密关系中,去满足他的需要,同时鼓励儿童自己创作。

当儿童在进行创作活动的时候,家长要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对幼儿创造行为作出积极的最好的反应。如运用自由解答式评讲(对一个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各种不同的方法或答案)、探索讨论法(你很喜欢这种活动吧!你做了这么许多,你还想做什么)、评析激励法(这种材料一共有多少色彩:你会调配、组合,作出更多的选择吗),从而促使经验转化为创造力。厶营造宽松氛围,开拓创造潜能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给家长和孩子的益处是无穷的,家长要竭尽全力维护一个心理健康的氛围,这是很有价值的。其价值在于:它是激发幼儿创造性活动动机的良好基础,同时,它又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情感上感到安全的幼儿比那些由于担忧、恐惧或焦虑而耗费心血的孩子更可能去冒险、去尝试新的体验,更喜欢以创造性方式去表现自己。在一个重视和增进孩子个性、创造性潜力发展的环境中,孩子会自我感觉良好,从而获得许多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乐趣。成人也会从同孩子的密切交往中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全部潜能,同时获得欢乐。

+1

来源: 作者:晓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