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青春期教育中也要兼顾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

2011年01月26日

我国对其春期的教育从立法到实际操作多在中学阶段,涉及小学青春期教育的法规甚少。在农村,小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尚属空白。教育理论依据、教育实践经验少之又少。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育儿专家发现,学生的逆反现象、反叛现象、早恋现象及厌学现象都发生在5-6年级,而这一时期真是学生青春期前期。由于生理的突变,学生的心理难以适应这一变化,他们的成人感增加,自尊心强烈,评价能力发展,价值观念开始形成,而情感与情绪也起伏大、变化多,难以驾驭。在这'第二性征'的出现性生理变化趋于成熟,逐渐意识到性别特征和差异,从而出现早恋问题。所以若要真正的提高小学的素质教育质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严格地说,青春期的客观标志是生理上的性成熟。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从来是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的,在青春期也不例外。,因此,青春期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亊实上,青春期成为人们特别关注和专门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才出现的。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复杂,使得人们凭借自然成熟往往难以完成社会化任务。社会的开放化程度越高,社会生活的节奏越快,这种倾向就越显著,青春期作为过渡阶段的必要性也就越突出。因此对于人类而言,青春期主要是一种心理过程、精神过程,而不是纯粹的生理过程。

1984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其宪章开宗明义的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10-20岁是人的青春期,其中青春前期是指11、12岁至13、14随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让学生对青春期的心里变化。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持正确认识并有所准备,对于今后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至少在灵长类动物中,生物学意义上的性成熟同样存在:如雌性猩猩月经的出现。在人类的古代社会,性成熟同样发生,但无论是灵长类还是古代人,青春期几乎都并未成为专门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说到根本,对于纯粹的生物过程的性成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几乎为零,充其量是注意卫生、营养。真正需要并且可能施加教育的,是在性成熟的基础之上出现的其他一些深刻而重要的变化。简单地说,青春期教育不仅仅是生理教育,即性教育,还要兼顾心理教育,有时还要重点关注青春期孩子的精神变化及性格差异。以下是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育儿专家针对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的一些表现所做的具体分析:

自我意识在这个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 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 的缺陷,因为不够“完美”而沮丧。

在这一时期,成长和成熟感使得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他们总是希望有机会表现和实践这种独立性,更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为此,他们甚至会莽撞地闯入成人世界。

感情的变化也是显著的。他们的“多愁善感”时时让家长好笑,他们的“喜怒无常”又每每令父母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这一领域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色彩鲜明而层次简单。

同龄人之间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齡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事实上,同龄人的正式和非正式团体对他们每个人都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既可能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也可能迫使他们犯错误。

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教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而顽强地与父母顶撞。

思想空间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极端几乎同时来临,从家庭生活到国家政治,从父母的言行到社会的风气,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高见”,尖锐与偏激并存,幼稚与锋芒共现。

与性成熟关系最密切的是性意识的萌动,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都期望了解异性,并且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当然,还不止这些。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地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 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这些变化是共性、普遍的,然而具体表现又极具个性差异。首先,没有一致的时间表。甲男孩已经人高马大,嘴唇上长出了淡淡的胡须,乙男孩仍然像个 小学生,讲话全是清脆童声;A女孩“人小心大”,早早将自己的日记锁进抽屉,B女孩身体发育得完全像个大姑娘,却还坦然地在父亲面前换内衣......其 次,表现形式绝不相同。大明的爱美不加掩饰:一再向父母声明他长了“青春豆”,要求家中的食谱作调整:小明的爱美则是隐蔽的: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从来未被家 长看到过;文文的独立性突然出现:在某个周末宣布不再为父母的朋友演奏钢琴,并且要自己安排假期日程:秀秀的独立则渐进地实行:先是寻找借口拒绝陪父母去 同亊家“串门”,进而经常将门从里面锁上,在被问及时冷冷应一句“有事”......

总之,变化是多样的、复杂的。期望单纯的性教育能够对所有这些都产生作用显然不切实标。孩子们在成长中所需要的帮助是多样的,身为父母者所能够 和应当做的教育上的努力也是多样的,青春期的内容不仅是性成熟,也是心理的成熟;青春期教育也不仅是性教育。作为家长,了解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1

来源: 作者:晓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