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 父母做好榜样

素质教育

2011年01月13日

即使是奶奶要回老家,我5岁的儿子都不会出门送一下。在路上碰到邻居,他也从来不主动问候。我希望能够培养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希望教会他一些基本礼节。

不去主动问候长辈,仅仅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对小孩子来说,主动向长辈问候既不习惯也不好玩儿。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害羞。所以年龄较小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根本不能算是有问题。了解孩子的天性会让妈妈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轻松很多。

爱玩、爱模仿、爱打赌是孩子的天性,甚至可以说孩子就是这三者的化身,为了这三样东西,孩子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掌握了这三点特性,妈妈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征服”孩子。

凡是孩子都爱玩。玩儿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玩得兴起,孩子是不会管周围发生什么事的。即使爸爸下班回来,即使平时最喜欢的叔叔、阿姨出现在眼前,他也会不理不睬。所以大人们要耐心等到孩子玩尽兴。有时爸爸可以主动先向孩子打招呼:“爸爸要上班了! ”“爸爸下班回来了! ”等等。有父母会担心,这样岂不是让小孩子太随心所欲,那就更不懂礼貌了?其实不然。孩子会逐渐学着大人,主动去问候别人。更何况,家里并不是只有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爸爸主动打招呼的时候,妈妈可以热情地予以回应,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游戏,营造快乐的气氛,我相信孩子也会喜欢上这种游戏的。

凡是孩子都爱模仿。所以当爸爸上、下班回到家时,妈妈可以露出最灿烂的微笑到门口迎接,越开心、越热闹越好。孩子也一定会跟着妈妈去迎接爸爸的。孩子就是在这种模仿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

有些妈妈会当众抱怨说:“我们家孩子就是这样蛮不讲理,整天皱着个眉头。 ”其实,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我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如果妈妈开始舒展眉头、平易近人,孩子也必定会成为众人称赞的好孩子。

亲贝网(http://www.qinbei.com/)育婴专家建议:

1.不以“失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礼”

妈妈带着青青去朋友家聚会。“青青穿得好漂亮呀,谁给你买的?”女主人蹲下来,热情地与孩子打招呼。青青怔怔地看着女主人,不笑也不说话,突然伸出手,一把抓住女主人的头发,“哎哟——”女主人痛得大叫起来。妈妈“啪”的一下打了青青的屁股,青青大哭起来。聚会还没开始,局面就尴尬不堪:一个失态大叫,一个恼羞成怒,一个哇哇大哭。

青青妈妈用“失礼”的方式来教训孩子的“失礼”,结果不但孩子没有明白该怎么做,还当场把矛盾激化了。

“失礼”教不出“有礼”,遭遇孩子失礼时,父母要注意维护孩子的“面子”,不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批评呵斥,而是把他拉到旁边,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2.教孩子正确对待无礼的人

有的父母说:“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礼貌,可是受到不礼貌的孩子欺负,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

孩子总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当孩子在外面“吃亏”或者“受欺负”的时候,家长出面为孩子出气或者怂恿孩子反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面对遭受非礼之遇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静,不急着表态,让他慢慢倾诉,再根据孩子交往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其目的不是为了“争口气”或者“挽回面子”,而是提高孩子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孩子几句简短的自救语句,并让他大声地、快速地说出来:“你干什么?”“老师快来!”给对方以威慑,为自己呼救。如果孩子有动手自卫的行为,要教育孩子“见好就收”,不能“防卫过度”,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乐意接受小朋友诚恳的道歉,培养宽容之心。

3.为孩子指明言行目标

孩子没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常常是因为他忘记了该做什么,如果总是挨爸爸妈妈的批评,他可能会对自己的努力失去信心,如果进一步习惯了这种批评而不改正,那么他主动学习好习惯的精神就更薄弱了。

在现实生活中,恰当地给孩子开“高帽公司”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个“高帽”并不是虚假表扬和一味护短,而是“预支”表扬,为孩子的行为指明目标和希望,增强他的信心。当孩子有点犹豫把自己喜欢的开心果给叔叔分享,妈妈故意说他是个大方的好孩子,得到鼓励后,孩子很可能因而大方;当孩子吃饭慢吞吞的时候,爸爸故意给他“戴高帽”:“老师说你今天吃饭比昨天好,让爸爸看看是不是这样?”有时候不直接赞扬他,而是跟别人聊天时赞扬他,却故意让他听到,这样的“高帽”增强了真实感,孩子更乐意接受,也更增强了他行动的动力。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