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从小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结果产生了近年来出现的“低龄高读”的怪象,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低龄高读,是指幼儿不按规定年龄、标准入园就读。明明是小班的幼儿却硬要到中班或大班学习。
近几年来,幼儿低龄高读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三岁半幼儿的家长都不愿意读小班,孩子两岁多上完小班后,父母便急急忙忙地要求上中班。有的未满三岁而又从未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父母竟然也要孩子读中班。低年龄的幼儿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幼儿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他们有的胆小自卑,有的不愿上幼儿园,有的哭闹……他们的表现让家长们深感头疼。
“低龄高读”会影响幼儿成长。一般幼儿在某一年龄阶段具有发育相同、心理特征相同的特点。低龄高读者,有个别良好发展的例子,其中绝大多数幼儿都因为超越了发展阶段,违反了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常常跟不上其他同伴。这容易造成幼儿对学习兴趣的减弱,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低龄高读”增加幼儿园管理的难度,降低了教学效果。幼儿园的分班工作早就在开学前完成。如果家长要求幼儿跳班学习,幼儿园行政需重新考虑编班,由于部分低龄高读的幼儿加入,打破了原来整齐的分班年龄结构。拟定的教学计划无法照顾参差不齐的学生,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整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低下。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一味要求幼儿园老师在拼音、算术上多给孩子灌输知识,多安排孩子放学后做这类题目。其实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自理、思维方面的发展不同,“填鸭式”的教学不一定能起到作用。
有家长强烈要求让孩子跳级,小孩跳级后,智力、自理能力等方面无法跟上同班小朋友,结果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所以让孩子“低龄高读”,孩子成长需要循序渐进。
父母选择了有些急躁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可以尽快地学习多一些知识,似乎越渊博越好。幼儿时期的孩子,多数记忆都是机械性的,尤其是诗一类的文章,根本无法理解,记忆也都是死记硬背,而拼音的学习也几乎是填鸭式的,“低龄高读”的孩子尤为明显。
人们生活的改善,使幼儿的各方面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要求幼儿得到更好更高教育的家长们越来越多,认为去了高年龄班里学到的也一定会更多。父母希望孩子很小就受到更好地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过早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提前入学。早一点读高一点的班,孩子学得多,人也变得聪明了。
想到自己的孩子提前入学,将来就可以提前毕业,提早就业,抢早先机。这些家长似乎忘记了要让孩子打下扎实基础,才能搞活更好成才。父母容易忽略幼儿在不合适的年龄班里自尊心、自信心容易遭受打击。看着别人自信、开朗的一面,孩子们很羡慕,会认为自己本来就不如别人,这造成的影响在孩子的未来又怎样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