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向孩子学习的五个原则

素质教育

2010年12月16日

过去,是孩子不了解父母,父母很神秘;今天,是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一、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喜欢卡通,有时迷得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先看完。有些家长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何在,偷偷“检查”孩子的卡通书,心中疑惑更大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比例不对,页码不对,对孩子有啥益处?其实呢,这恰恰反映了两代人的差异:成年人是在读写时代长大的,对文字感情深;孩子是在视听时代长大的,对画面感情深。也许,父母较明智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欣赏卡通。

其实,细细想来,孩子没什么琢磨的。孩子就是孩子,在他们的脑袋里,有可爱的纯真,有明亮的阳光,有自己的那份欢乐和恬静,这就是生活的乐趣。相反,倒是我们这些当爹妈的应该想想,我们的某些忧虑、世故和焦躁,是不是有些多余呢?如果大人们像孩子们那样,生活中将会有更多的笑声和安宁!

 

二、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作为尚不成熟的孩子,缺点自然既多又不善掩饰,常常让有些父母和教师忍无可忍。在这种情况下,谈问孩子学习,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怎样看孩子的优缺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也谈到被肯定优点的巨大作用。她说:“我曾做过笨学生,那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算术不好,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鸡兔分笼和猴子分桃等问题时,我是怎样都听不懂。而且,老师越单独给我讲,我越是听不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不懂……我很感谢我的父亲,当我拿着算术48分成绩单回来见他的时候,他说:‘你的理解力不行,但记忆力却很好,现在不要忙,等你长大一点,理解力会慢慢成熟的。’后来,事实证明,到了高中,我的几何代数就都不成问题了。”

孩子往往是敏感的,却又常常认不清自己,所以,父母或教师的评价作用格外重要。

三、向孩子学习应以真诚为本

当我们有一天真诚地坐在孩子面前,放弃虚伪的自尊,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确长大了,不再是你想像中的样子。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孩子的认识丝毫不亚于成人。这不仅会令你感到惊奇,甚至感到有些自愧不如。我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想当好一个先生吗?那要先当好一个学生,只有当好了学生,才能当好先生。陶先生的这段话不仅是对教师而言,对孩子眼中的成年人来说,均不无益处。

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孩子的反应常常比成人迅速得多。由于他们在思想上没有束缚和禁锢,因而对于新事物往往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接纳并吸收了新事物的年轻人,从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再创造、再学习,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成年人怎能不向孩子学习?

从客观上讲,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孩子所生活的环境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就我国而言,与我们当年封闭的生活环境相比,今天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国家对外开放、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变化更新、信息大量流通、生活丰富多彩……从主观上讲,今天的孩子由于极少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同时喜欢追求新事物,勇于开拓未知领域,具有较强的自我生存意识和判断能力。显而易见,他们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当今社会与时代脉搏合拍的重要群体。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充满着旺盛的生机,充满着新鲜的空气,令人振奋,令人惊奇。

 

四、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成年人的追求

做父母或做教师的人一般都感到责任重大,所以,常常对孩子讲道理,而效果却非常不同。很少有父母或教师意识到,教育效果与感情深浅关系极大。因此,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在一起活动,做平等的、受欢迎的一员,与孩子建立真挚深厚的感情,实在是特别有效的教子良方。有时候,孩子威胁说:“我不跟你好了!”“我不和你玩了!”许多大人都不以为然,并非明智之举。

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向孩子学习自然是对成年人而言,而对孩子来说则应向成年人学习,我们倡导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互为师生。运用这种模式,成年人可以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未成年人的情感品质,在情感的理解力、情绪的控制、表达等方面给未成年人以帮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灵活的信息、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向未成年人学习,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是的,孩子不光需要赞扬,也需要批评帮助。代际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代际冲突也不可怕,甚至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但是,代际交流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它会使人们更理智,使社会更和谐。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