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别让美食变“毒药”!夏季食品安全攻略请查收

食品安全

2025年07月17日

夏季气温持续攀升,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为保障广大消费者饮食安全,结合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日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梳理了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助力广大市民科学选购、安全食用。

规范选购行为,把好食品安全第一关

认准经营资质:选购食品及原料时,请选择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环境良好的正规商超、农贸市场,切勿在无证摊贩处购买食品,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

严格查验产品:购买预包装食品要仔细查看标签标识,确认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谨慎选购散装食品,重点观察食品感官性状,避免购买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的产品。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消费者有权拒绝采购“三无”食品及未经检验检疫的畜禽肉类。

关注冷链安全:网购冷链食品应选择专业冷链配送服务,收货时查验是否符合包装标签明示的储存要求,对包装破损、解冻变质的商品,可依据《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要求商家退换货。

科学储存食品,有效延长保质期限

合理使用冰箱:根据《GB31654-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冷藏食品储存温度应控制在0-8℃,冷冻食品需达到-12℃以下。储存时遵循“生熟分开、荤素分离”原则,定期清理冰箱,及时清除过期变质食品。

规范处理剩餐:烹饪完成的食品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剩余饭菜需及时密封冷藏,且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务必彻底加热,当出现色泽改变、异味等感官异常时,应立即丢弃,防止食物中毒。

规范加工操作,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保持操作卫生:食品加工前严格检查原料质量,加工过程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加热中心温度务必达到85℃以上。切生肉、蔬菜的刀具和砧板要与切直接入口的熟食、拌菜等食品的刀具和砧板分开;有条件的家庭鼓励切生肉、蔬菜的刀具和砧板分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前需对手部及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确保烧熟煮透:四季豆、鲜黄花菜等含天然毒素的食材,必须经高温彻底加工;烧烤类食品应现制现售,避免反复解冻冷冻;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不明野菜等存在安全风险的食材,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谨慎外出就餐,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选择合规商家:外出就餐建议选择食品安全良好、分级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前查看食品加工环境、餐具清洁状况,主动索要消费凭证,以便维权追溯。

注意饮食安全:谨慎选择路边摊点、流动商贩经营的凉拌菜、自制冷饮等高风险食品,避免食用感官异常、未烧熟煮透的菜品,降低肠道疾病感染风险。

警惕假冒伪劣,共筑消费维权防线

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山寨”食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若您在选购食品时,发现“三无”产品、仿冒名牌食品,或就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请立即拨打12315热线投诉举报。保留好剩余食品、消费凭证、诊疗记录等证据,以便调查处理。
转自:博览新闻

+1

来源:博览新闻

推荐文章